[小科普: 随我看地球 – VIII]

—太阳轨道飞行器捕捉到大规模日珥喷发

中华新闻网 2022-08-28 12:13

中华新闻社多伦多电(记者  马淼)     欧空局/美国宇航局的太阳轨道器航天器捕捉到了有史以来在单张图像中观察到的最大的日珥(solar prominence)喷发以及完整的太阳圆盘(solar disc).
 
2022 年 2 月 15 日,欧空局/美国宇航局太阳轨道飞行器上的极紫外成像仪的全太阳成像仪捕捉到了一次巨大的日珥喷发. 日珥是由缠结的磁场线构成的大型结构,可保持高密度的太阳等离子体悬浮在太阳轨道上方. 太阳的表面通常采取拱形环的形式. 它们通常与日冕(corona)物质抛射有关. 如果这些物质直接射向地球, 可能会对我们的技术和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破坏.
 
这一最新事件发生在2022年2月15日,向太空延伸了数百万公里. 日冕物质抛射并非针对地球. 事实上,它正在远离我们. 面对航天器的太阳圆盘上没有喷发的迹象 - 它目前正在接近地球 - 太阳线, 这意味着它一定起源于太阳背对我们的一侧.
 
 
这是在单张图像中观测到的最大的日珥喷发以及整个太阳盘. 图片来源:太阳轨道飞行器/EUI 团队/ESA 和 NASA. 图像是由太阳轨道器上的极紫外成像仪 (EUI) 的“全太阳成像仪”(FSI)拍摄的. FSI 的设计目的是即使在太阳近距离通过时也能观察到整个太阳圆盘,例如在下个月即将到来的近日点通过期间. 在3月26日最接近时,航天器将在大约0.3倍的日​​地距离内通过,太阳将占据望远镜视野的更大部分. 目前,圆盘周围仍有很多“观察边缘”,FSI可以捕捉到大约350万公里的惊人细节,相当于太阳半径的五倍.
 
其他太空望远镜,如ESA/NASA SOHO卫星经常看到这样的太阳活动,但要么更靠近太阳,要么通过遮光器更远. 它可以阻挡太阳圆盘的眩光,从而能够获得日冕的详细图像.  因此,这次太阳轨道器在太阳圆盘单个视场中被捕捉到的日珥是同类事件中有史以来最大的. 这是首次为了了解此类事件如何与太阳圆盘之间的关系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同时,SOHO可以为更远的距离提供互补的视野.
 
其他太空任务也在观看这一事件,包括美国宇航局的帕克太阳探测器. 下周,太阳轨道飞行器和帕克太阳探测器将在帕克近日点通过期间进行专门的联合观测.
 
即使不是专门用于太阳科学的航天器也感受到了它的爆炸. 目前位于水星轨道附近的ESA/JAXA BepiColombo任务最近通过其辐射监测器检测到了电子、质子和重离子的数据大幅增加.虽然这一事件并未向地球发射致命粒子,但它提醒人们注意太阳的不可预测性以及了解和监测其行为的重要性. 再加上欧空局未来专门的太空天气ESA Vigil的观察,将会提供此类事件的独特视角,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地球免受太阳爆发的粒子流轰击. ESA Vigil将是同类任务中的第一个. 航天器在太阳的“一侧”设置留守鹰眼,在进入地球视野之前,持续为我们提供有关潜在危险的太阳活动的实时数据. 该任务将为我们提前警告即将到来的太阳风暴,从而让我们有更多时间保护在轨航天器、地面基础设施和现在和未来的探险者,使它们不受地球磁场的屏蔽和遭受恒星猛烈爆发的影响. ESA Vigil以前被称为“拉格朗日任务”,其名称取自拉丁语“vigilis exceptus”,意为哨兵,“vigilia”意为清醒和专心守望的行为.

来源:SciTech Daily, 欧空局(ESA0),2022-2-19
太阳轨道飞行器和 SOHO 对一次巨大喷发的抵近观察.Credit:太阳轨道器/EUI和SOHO/LASCO团队,ESA和NASA
 

作者:章纪君,1982年12月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地质研究所(Lamont-Doherty Geological Observatory)研究海洋浮游有孔虫;1984年赴美国田纳西州Vanderbilt 大学学习海洋钙质超微浮游生物; 自1987年至2013年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微体古生物出版社和拉蒙特地质研究所从事特殊出版物编辑,海洋古生物及生物地层学和天外物质的研究。1991年移民加拿大并进入哈里法克斯的达尔豪斯(Dalhousie)大学深造,1996年取得博士学位。在学期间获奖情况:1996-1999年:美国弗罗里达大学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SF) 的博士后资助。1993-1996年连续四年获达尔豪斯大学研究生 Izaak Walton Killam 纪念奖学金。1994年获美国地质学会 (GSA) 学生研究奖。1993年获美国全球一年一度一人的Cushman 基金会学生奖。1991-1993年连续二次获达尔豪斯大学研究生奖学金。1991-1996仼达尔豪斯大学助教。
 
1997年在法国Anger大学地质系做访问教授。2000年后在利比亚-美国合营公司-”绿州石油公司”任实验室主任,从事古生物,地层和古盆地重建工作, 同时担任石油公司的地质,古生物学的教育培训工作。
 
出版物二部书,中文版一部由”海洋出版社”出版, 合著1988, 438pp; 另一部英文版由Springer-Verlag 出版社出版, 合著, 1985, 370pp. 1985-1986期间曾参与中国的“辞海”汇编。1987-2013, 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微体古生物出版社单人编译和合作编译20余本Ellis and Messina “Catalogue of Foraminifera”, “Catalogue of Ostracoda” and “Catalogue of Diatom”. 1995-2004年间担任过美国的“Marine Micropaleontology”杂志的审稿工作。 
 
在”海洋出版社”1988年专著一书中,命名了16个第四纪底栖有孔虫新物种. 另外在美国 ”Micropaleontology”1995年一文中,命名了一个渐新世(Oligocene)的浮游有孔虫一个新属(Protentelloides) 和二个新种(Protentelloides primitiva 和Protentelloides dalhousiei).
 
出版文章20余篇,发表于各种科学杂志上, 如美国的Palaios, Deep Sea Research, Marine Micropaleontology, Micropaleontology, Paleoceanography, Geology,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中国)等.为利比亚绿洲石油公司撰写内部专业报告20余篇和若干外承(External)地质报告的审核工作.
 
 

上一篇:[小科普:随我看地球-XX-下集] 听说过地球曾经持续“染疫发烧”20万年吗?
下一篇:[小科普: 随我看地球 – 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