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里百灵鸟
中华新闻社 2021-05-28 08:23
秦巴山里百灵鸟
——记紫阳民歌手符晓荣
听符晓荣演唱紫阳民歌,如仲夏登山,南风拂面,自带草木清香。
采访符晓荣,是在洞河镇前河村汉江边田垭这个她父亲现在居住的地方,也是她曾经生长、生活、工作过的地方。
两个多小时的采访结束后,符晓荣便手挽耄耋父亲的手在客厅里放歌。没有伴奏,随性自在地清唱。一曲《远方的客人进山来》拉近了歌者与听众的距离。又一首《请喝一杯紫阳茶》,让人不由得端起桌上茶杯品茗。应摄影师邀请,符晓荣到院外田坎上清唱原生态民歌《摇仙桃》,那句“过路君子捡个桃,不害相思也害痨”,比当今念你成疾,无药可医更内敛情痴。“郎在对门砍干柴,姐在屋里送饭来”,《送饭调》把人带入男耕女织的远古时代。山大路远,拉话容易拉手难。郎君问“阳花吔,送的是什么菜?”,“油炸豆腐……白菜苔”。脆甜的声音在山谷间回响。粗茶淡饭最养人,劳动夫妻情最真。高腔余音未了,小调婉转抒情,“姐儿门前一道梁,芹菜韭菜栽两行,郎吃芹菜勤想姐约,姐吃韭菜就想郎。”,与那“你挑水来我浇园,夫妻恩爱苦也甜”的《天仙配》异曲同工。看到阳花“汗水打湿花衣裳”,郎君心里泛起了“山珍海味我不想,没有杨花饭菜香”。不由让听歌人情愫纷飞,望着葱翠山川、汉江遐想。
洞河镇前河村面对秦岭、背靠巴山、莅临汉江。1971年9月,符晓荣在此出生。符晓荣父母亲上世纪六十年代曾经在县城工作,当时每月只能领二十四块五角工资,养不活符晓荣姊妹六个,便辞职回乡务农。符晓荣在家排行老四,上有三个姐姐,下有一个妹妹和弟弟。九月芙蓉花开,符晓荣出生,母亲为其取名为小荣。

女多的家庭很热闹。但在大集体时代、按工分分配食物的岁月,没有劳动力是让人头痛的事。好在父亲有文化,能写会算,能操作打粉磨面的机械,便分配在队部,操作机械管理账目。母亲学过中医会看病,是村里赤脚医生,用针灸的方法治好了乡亲们不少疾病。这门技术让感恩戴德的村民主动承担分配给她家的重活脏活,回报其母亲治病救命之恩。
为了证明符晓荣叙述,符晓荣弟弟找来了母亲曾经用过的针灸盒子,一枚枚银针已经暗淡变黑,说明很长时间没有使用。姐弟两人同声感叹说可惜我们姊妹没有一个学医的,没有传承母亲衣钵。
符晓荣说自己的嗓音遗传于母亲,启蒙老师也是母亲,是听母亲边干家务边哼唱民歌中长大的。最温馨记忆是每年夏天傍晚,父亲取出晒粮食喂蚕茧的簸箕,放在打扫干净的院坝里,让孩子们打起光脚在里面玩耍。玩累了就坐在簸箕里或躺或卧吹晚风看流星。最幸福的时光莫过于母亲忙完家务搬来凳子坐在簸箕旁,儿女们都知道母亲嗓音很美,便百鸟朝凤般向母亲围拢,娇嗔地请母亲唱歌,母亲为儿女们清唱,歌声如甘霖滋润儿女心田,让成长的儿女们心思知性细腻。符晓荣现在还记得母亲最爱唱的是郭兰英的《绣金匾》,母亲引领姊妹和声,曼妙的歌声从月上树梢飘逸到星光簇拥。

劳动是农村孩子生活中一项基本技能。放学后,姐姐几个一同出门,分别在各小山包去打猪草,捡木柴。一个人在偏僻山林捡柴打猪草,不免胆怯,便出声壮胆。这边一声“吔……”,那边一声“哦……”,相互鼓励。任务完成了,空谷传音传递信息。“吔……”,尾音拖得很长表达喜悦引人注听。“捡好了没有”来传达话语。“快好了!等一哈约”。“晓得了,一路回去哦……”。
山区出门上坡下坎,过河借助渡船。艄公亦工亦农不在河边上等人。要过河的人就得扯起嗓子把艄公喊醒,“吔……”,得先吸一大口气再放声。“过河吆……”,声音要盖过哗哗河水声,从河面传到居住在半山腰艄公的耳朵里,一遍没听到,再来二遍,直到艄公听到喊声,这才从土胚石瓦房里出来,下河解缆撑船。符晓荣声音大,中气足,昵味浓,喊渡船的活,她干得较多,没想到这些生活经历增加了符晓荣的肺合量,锻炼了她的嗓音。
符晓荣真正开始传唱紫阳民歌是2004年春,开展紫阳民歌进校园活动,紫阳县教育局要求各学校教学生唱民歌。当时符晓荣安师毕业从教十四年,已经担任洞河镇田垭学校校长。她教唱紫阳民歌时,当时许多人不理解,认为没有啥用,唱给谁听。没想到五年后排上用场。2009年田垭学校迁址新建,海外华侨捐款3万元。符晓荣的三姐符小苹私人捐赠学校价值9000元的50套实木课桌回馈母校。为确信捐款是否用到项目,捐款人派员到田垭学校核实。欢迎仪式简单隆重,答谢辞之后,符晓荣和学生合唱紫阳民歌,用歌声酬谢贵宾。预备唱三、四首民歌活跃气氛就行了,没想到海外华侨派来总干事听了,喜爱不已,还想再听,符晓荣便独唱七、八首民歌才意犹未尽的结束了活动。临走时,总干事带走了《紫阳民歌》音乐教材。
2012年符晓荣调到洞河镇中心学校,担任小学语文、数学、音乐老师。她在授课时注重多学科融合。教采茶歌,让学生展现采茶动作,让学生自己叙述采茶动作和要领,增加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用银针、毛尖叶片的差异,多少芽头才能炒一斤干茶进行数学计算,逆行推导一个芽头的重量。让学生们在歌声中学习语文数学,在课堂上感受劳动的美好与乐趣。并用自身为海外华人演唱紫阳民歌的经历,谈唱好紫阳民歌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相长,符晓荣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课余之后便找空旷的地方练习紫阳民歌唱法、技巧。2015年7月,符晓荣参加全县举办的民歌大赛,荣获“紫阳春杯茶歌电视大赛十佳歌手”称号,这更坚定了她唱好紫阳民歌的信心,从此曲不离口,长期坚持练声。2016年5月,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符晓荣成功录制第一首单曲《紫阳女子热心肠》在网上播放。2017年中央电视台在紫阳广场录制“乡约紫阳”栏目,符晓荣清唱紫阳民歌《小妹妹生的嫩花花》在央视播出。2017年10月,符晓荣代表安康市总工会参加陕西省总工会首届职工文化艺术节,获得音乐类三等奖;为进一步提高音乐技能,掌握好气韵与发声的关系,符晓荣到西安,向西安音乐学院杨佩老师求教。杨佩老师看到她已经四十多岁了,便说这么大年龄的人跟我学习的人也有,但是在这学会了,回去把教过的就忘掉了又走回原路。符晓荣把这几句话记在心里。每次练习时,默念杨老师传授的要点,逐渐改正自己错误。2018年7月,符晓荣参加吉林卫视《放歌中国》获得陕西赛区人气歌手称号;2019年3月,参加陕西二台都市青春频道《周末购疯狂》获得K歌季度风云人物称号;2019年4月参加中国乐坛全球五一国际盛典颁奖晚会,演唱紫阳民歌《送饭调》获得一等奖和优秀歌手称号;2019年12月,参加陕西省社区文化建设促进会文艺之星评选,演唱紫阳民歌《送饭调》获得陕西省社区文艺之星二等奖。2020年11月参加星光大道汉中赛区比赛,演唱紫阳民歌得到评委老师的高度认可,顺利进入总决赛并获得人气歌手。2020年12月,参加陕西省社区文艺之星评选活动,获得二等奖。
一位资深音乐人听了符晓荣的演唱,评价这是未经雕琢璞玉似的歌喉,原生态的紫阳民歌嗓音,专业训练过的歌手唱不出那种味道。一位评委老师说,听了符晓荣唱民歌,好像就看到葱茏的巴山,碧绿的汉水,到了她的家乡。一位评委老师用“南山竹子节节高”的比喻期待符晓荣民歌事业的发展,用散养的百灵鸟称赞她的嗓音。

听了这些评语,符晓荣心里泛起层层波澜,一如春风轻漾的汉江。没想到紫阳民歌有这么多人喜欢。取得的成就全靠脚下这块会唱歌的土地。拜赐这块土地文化的熏陶。
紫阳民歌是流传在陕西省紫阳县境内传统民间歌曲的总称,是陕南地区传统民歌中最具代表的曲种。它语言形象生动,曲调优美动听,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地域风格,是紫阳当地劳动人民在长期劳动中创造出来流传至今的艺术瑰宝。2016年,紫阳民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紫阳话川腔楚韵,是移民文化的产物。紫阳民歌高腔有秦腔雄厚高亢,小调有江南婉转圆润。紫阳人说本地话本来就像唱歌一样动听。
一路走来,符晓荣说自己要感谢的人很多,2019年4月份在北京录制节目时,因为穿的太薄,瑟瑟发抖,河南一位画家把自己的一件棉麻外套送给了她。2020年参加一场音乐晚会,现场主持人几经寻找邀请到自己曾经教过的就读于陕西科技大学传媒专业的学生胡章平到现场,师生在舞台上相见。胡章平毕业论文就以自己小学老师符晓荣传唱非物质文化遗产《紫阳民歌》为选题录制的,该专题片荣获“万众一心抗疫情暨第五届中国梦.青年影像盛典”二等奖。符晓荣共录制七首单曲,全是在西安录音棚录制的,没有人资助是不可能完成的。旅游时节在紫阳游船上与外地朋友演唱互动,游客们把自己喊成二嫂子,加了微信,群中也把自己喊成二嫂子。《洗衣歌》让她们记住自己名字。
谈起未来的打算,符晓荣想再录制几首紫阳民歌出个人专辑,让紫阳民歌走进听歌人心里。谈起对紫阳民歌的情感,符晓荣改了几个字,花腔清唱起《送饭调》。“我对民歌爱得深,好比石子投河心,一个猛子扎到底,不在半路打转身。”
一个猛子扎到底,不在半路打转身。这就是符晓荣对紫阳民歌的喜爱、梦想和追求。

评论排行
- · 王彦骁:品牌,其实是一种商业 (2019-10-09)
- · 年薪百万,依然与爱情擦身而过 (2020-01-15)
- · 中国国家博物馆第一代讲解员齐 (2021-11-18)
- · 不屈的抗争 正义的胜利——钱学 (2019-08-30)
- · 珏佳猎头李士良:轻舟已过万重 (2019-10-28)
- ·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 (2022-09-13)
- · 大山里奏响“放牛班的春天”— (2019-09-10)
- · 华裔骄子 砥砺前行━━记美国河 (2018-07-12)
- · 记者洪斌:哈尔滨有位仁心仁术 (2022-07-28)
- · 陕西女富豪郑翔玲,农村妇女到 (2022-06-19)
- · 宋馨——讲述心理公益背后的故 (2019-06-10)
- · “中泰一家亲”的践行者——记 (2019-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