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期基层慈善事业的新探索

中华新闻网 2024-04-29 20:28

       目前,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全国人大对《慈善法》的修改,体现出慈善事业依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国家对慈善事业作出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民生保障制度和社会治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新定位,这充分说明慈善事业在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为本届"三秦善星"责无旁贷地对新时期基层慈善事业的发展,进行了一些新的思考和探索。


 
一、新时期基层慈善事业的有益尝试
 
       慈善事业作为社会救助的一个子系统,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和完善,是基层治理的“助推器”和“减震器”,我在这方面做过一些有益的尝试。
 
1. 慈善组织开展救助活动,在社会治理中起到了“稳定器”和“减压阀”的作用。曾经对重残儿童实施的成功救助就是很好的例证。刘晶晶(化名)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母亲因车祸不幸身亡,孩子又患上了脑瘤,成为重残儿童,需要进行治疗。其父刘某不善持家,家庭经济十分拮据,面对高昂的手术费用,实在无能为力。刘某领着孩子到各级政府上访,甚至跑到北京,声称要卖肾救女。从北京回来以后,刘某将女儿刘晶晶放在当地政府办公室,自己悄然离去。一时间,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一个不稳定因素。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有关方面进行了认真研究。如果走正常的社会救助程序,刘晶晶的情况或不符合有关规定,或在实际中走不通,因为大病救助项目的实施,必须由患者方面先行垫付药费,按照比例在“合疗”报销,然后才能进入救助程序。医院告知刘父,要解决患儿刘晶晶的问题,必须进行开颅手术,手术费用保守估计也需10万元之多,而刘家基本的生活费用都难以为继,根本无力支付高昂的手术费用。面对这种情况,分管信访的政府主要领导做出明确批示,此事由慈善会负责,协调相关部门予以妥善解决。对此批示,慈善组织高度重视,立即召集民政、卫生、残联等有关部门及基层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议,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牵头发起专项募捐,为救治重残儿童刘晶晶筹措了10万元医疗费用,并及时划拨到当地政府账户上,由政府部门负责支付刘晶晶的手术治疗费用。资金到位后,西安唐都医院及时为刘晶晶进行了手术,患儿脱离了危险,尖锐的矛盾得以化解,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得以消除。
 
2.慈善组织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了“减震器”“安抚剂”的作用。有一年春节,当地有位王姓村民,结婚不到三个月,有一天骑摩托车带着新婚妻子和母亲去赶集。在回家途中,遭遇严重车祸,三人不幸全部死亡,家里仅剩下其父王老汉和正在上大学的妹妹。王老汉精神本来就不太正常,这场意外的车祸,一次夺去了三位亲人的生命,对他的精神打击可想而知。加之肇事方又是外地车辆,车主家庭也十分困难,车辆本身就是分期付款购买的,肇事方的赔偿能力十分有限,受害方简直无法接受。于是,王老汉做出了不理智的行为,強制女儿退学,组织人员打着横幅,封堵国道三个多小时。王老汉及其亲属到各级政府上访,扬言要将尸体抬到政府机关,抬到领导办公室,通过这种方式给各级政府施压。在这种情况下,慈善会接到乡镇政府求助,立即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大家一致认为,不能简单地认为这只是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对交通事故的处理,有肇事方、有交警和司法机关具体负责,但这起交通事故有其特殊性,如果按程序走,有个较长的过程,肇事方在外地,办案难度大,过程比较复杂,而受害方情绪激愤,给社会稳定造成重大影响。慈善组织没有从常规的思维考虑问题,而是从人道主义、从关心弱势群体、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面向全社会募集了8万元,及时会同有关部门一起到基层,送上困难补助金,并对死者家属进行开导教育工作,要求其按程序、按规定处理问题。家属尽管心情十分悲痛,却能感受到来自社会各方的援助和关爱,其思想很快得到转变,情绪得到缓解,尸体按要求进行了处理,案件的处理也进入正常法律程序,王老汉也送女儿返校安心学习。
 
二、新时期基层慈善事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就全国来看,截至2022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8004万人,占总人口的19.8%,各类残疾人6000万人,下岗失业、空巢老人的人户不断增加,还有各类不断进入社会保障的人口,以及解决大学生就业、救急救灾、疫情防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等问题大量存在,任务相当艰巨。就西安市而言,农村低保户2.86万户7.13 万人,城市低保对象1.33万户1.81万人,五保供养对象9684户9793人,其中孤寡老人6344人,加之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原因,每年因灾返贫、因病返贫者为数不少。
 
      实践告诉我们,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如果单纯依赖政府,很难解决日趋复杂的社会问题,也难以编织社会保障这个巨大的社会安全网。慈善组织作为非营利组织的代表,在社会救助中已经成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实际存在的问题,也制约着基层慈善组织的发展。
 
1、慈善组织需要救助的群体较多。以西安市为例,常住人口1299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230.55万人,占比17.74%,占全省老年人口的28.43%,人口老龄化程度日渐加深;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以上。2021年渭河两岸大量农田发生涝灾,农村因灾因病返贫困难户增多,加之有中外闻名的旅游景区,文旅产业及商户这几年受疫情冲击较大。除了政府救助之外,还有每年因灾、因病、因突发性事件返贫的不定期人群和流动人口。据初步掌握,全市这类对象每年有55.561万人,急需救助的至少也在48万人之余,而基层慈善组织要完全满足这方面的社会需求,所要投入的人力财力极为紧迫。
 
2、慈善组织需要强有力的系统支撑。如果说急需救助的人口多是客观因素,那么从主观方面来讲,慈善组织自上而下呈倒金字塔结构,往往是"上边千条线,下边一针穿"。大部分区县慈善会不具备公募资质,机构不健全;有的因循守旧,不重视慈善宣传,坐等上门捐赠,因而面对群众求助时,欲帮不能,欲罢不忍,缺乏紧密衔接的系统支撑。
 
3、慈善组织需要有领导力、号召力、公信力的领导班子。一般县区慈善会,总共只有五六个工作人员,而熟悉网筹和《慈善法》的不多;大部分年轻人仅拿一点生活费,在慈善组织只是暂时过渡,钻研业务和熟悉工作的程度有限;还有个别退休后从事慈善工作的领导,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僵化地沿袭着行政化、官僚化的管理方式,把暖心的慈善救助和志愿者活动拒之门外;也有的缺乏凝聚慈善力量的格局和调动社会各界奉献的热情。例如,有的县区慈善会在2023年9·9腾讯公益日募集活动中,筹集到的善款不足三百元,这与一个县区的经济实力及困难群众的需求相比,差距太大。
 
4、慈善工作需要有情怀、有能力、愿作为、敢作为、能独当一面开展群众工作的人才队伍。从新时期慈善事业发展的要求来看,抓班子带队伍,动员、激发、挖掘并汇聚人民群众的慈善之源,是基层慈善工作的重要一环。要实现共同富裕,发挥社会保障体系的生力军作用,基层慈善组织的领导力、人力、财力和募集能力,亟待全面加强,齐头并进。
 
三、新时期基层慈善事业的着力点
 
       综上所述,在新的发展阶段,基层慈善组织要依法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现结合工作中的成功做法,谈一些创新发展的思路。
 
1.围绕中心大局,广泛倡导大众慈善。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经历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传统慈善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恩赐,现代慈善是基于人格平等基础上劳动人民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关怀;传统慈善是富人、有钱人的专利,现代慈善是全体公民的权利;传统慈善往往局限于捐钱捐物,现代慈善内容的拓展,为人人参与提供了可能。为此,要鼓励社会各界、志愿者团队和广大爱心企业家,更加主动自觉地关心、参与、奉献慈善事业,把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收获和成就,自觉地释放于社会困难群体;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促成人人可慈善的共识,促进人人做慈善的方便,创造人人能慈善的条件,让慈善理念家喻户晓。如我们曾策划组织的"汇聚慈善力量·助力乡村振一一兵马俑的故乡有我一棵石榴树"志愿者活动。根据农时,为志愿者提供丰富的农耕劳动体验,为研学师生提供一个亲近自然、接触自然、慈善教育的机会,为农业和农村开辟一条农旅融合发展之路。而返乡创业园区也将收入的百分之十捐赠给慈善会,用于改善山区学校的基础设施。该慈善活动,将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与“乡村振兴·慈善力量”结合起来,受到社会各界和山区果农的点赞,也极大地鼓舞了返乡创业农民工的积极性。
 
2.贴近大众生活,创新慈善宣传载体。一是与时俱进推进网络慈善,利用主流媒体、新媒体等宣传平台,及时而形象生动地宣传慈善事业的成果和乐于奉献的先进典型,使更多的人们认识慈善、了解慈善、关心和支持慈善,让人民群众看到“慈善就在我身边”;二是适应网民新的阅读习惯,运用微视频等形式,策划推出一些能够撼动人心的救助项目,吸引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三是开通网络信箱,加强与爱心人士和救助对象的互联互动,虚心听取批评建议,有的放矢地补齐短板,不断提升慈善组织的影响力、亲和力和公信力。如我们把甘肃积石山地震中的典型事例编写成图文并茂的纪实通讯稿件和视频,被中省市区主流媒体及时报道,一篇篇一桢桢如巜抗震救灾中的慈善力量》这样的原创宣传稿件和视频,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和点赞。
 
3.重心下移,普及推广三级慈善,为乡村振兴赋能,推进慈善幸福家园工程。这一工程兼具社会救助与社会治理双重功效,是救助群众身边人与身边事的“及时雨”,是慈善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基层慈善工作的基础在人民群众、村组、社区,难点、亮点也在人民群众、村组、社区。作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开展村组、社区慈善,要有领导重视,有具体规划,有固定的人员,有经常性活动,有健全的制度措施。乡镇、村组、社区这“三级”慈善工作,直接面对群众,要选择对困难群众富有同情心,对工作富有责任心,对自己富有奉献心的同志来担任,要受得了劳累,耐得下波烦。作为慈善工作的终端,基层慈善工作要针对环境条件的特点,着眼群众的现实需求,精心设计活动载体,紧扣国家政策覆盖不到的“盲区”“死角”和政府不便出面解决的“疑难杂症”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村组、社区慈善活动,如广场慈善、校园慈善、乡村慈善、邻里慈善和家庭慈善活动,改善社会治理环境,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推进社会文明与进步。
 
4.慈善组织领导和从业人员要力戒行政化、官僚化习气,要借助一定的制度安排,激励人民大众乐于参与慈善事业。现实生活中,激励人们参与慈善事业的办法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有钱难买心甘情愿"。各级要破除僵化的行政化作派,不拘一格降人才。要充分凝聚动员社会新阶层的力量,依据《慈善法》,广开言路门路,为捐助人提供方便。例如,有的爱心人士和企业参与慈善活动,希望得到一定的社会荣誉,这是可以理解的。基于此,可将荣誉称号分出不同层级,营造崇尚慈善的氛围,让贡献慈善事业的人有“荣誉感”,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如向宣传部门推荐“西安好人”“道德模范”“荣誉市民”等,大力表彰为慈善事业做出贡献的爱心人士和企业。
 
5.践行第三次分配,策划好慈善项目。在全社会倡导共同富裕的意识和核心价值观,这是道德、文化、习惯影响下社会力量的自愿自觉行为。通过这种途径,高收入人群在自愿的前提下按照社会公益、社会公德等道德伦理体系行动,形成良性循环,不仅受赠方的获得感、幸福感增加,而且捐助者的成就感、价值感也在增加。如我们每年暑期策化组织的巜慈善助学·圆梦学子》系列活动,不仅是慈善项目的实施,把善爱的种子播撒在校园及学子的心田,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文明实践活动。
 
6.构建好激励体系与保障体系,促进共同富裕。我国三次分配的空间很大,效果也明显,前者包括社会道德舆论、税收体系,特别是财产税、捐赠税收减免政策等,后者需要有效的信托法律制度,以及一些非营利性法人,特别是慈善志愿者团体,承担慈善捐赠的收集、转移和分配等活动。在这些方面,新修改的巜慈善法》己有明确的阐述。但依据法律条文,在一线工作中还有相当多的创新空间,需要大胆探索,稳步推进。确保在共同富裕目标下,新时期基层慈善事业与促进发展,提升人民福祉的需要,同心同向,依法高质量发展!(王晓蓉)

上一篇:塑胶跑道清洗保养现场会在浙江省象山中学举行
下一篇:读高校才女洪紫千五四寄语|贡献青春力量 书写青年挺膺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