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匠心”——科威特萨都编织
中华新闻网 2021-09-26 08:56
科威特的萨都(Al-Sadu)编织在2020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萨都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延展,萨都编织即指“水平式编织”。这种手工艺品在包括科威特在内的海湾国家以及伊拉克、约旦和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中十分有名。
萨都的编织大师和主要传承人是曾经居住在科威特沙漠中传统贝都因(Bedoun)部族的老年妇女,她们一般从儿童时期就开始跟从老人学习编织手艺。萨都编织是一种需要体力和高度专注的手工艺技术,且编织过程漫长。第一步是剪羊毛,始于每年的春季之末。为使羊毛质地良好,剪毛最好在羊还活着的时候进行。第二步是清洁羊毛。下一步,将羊毛纺成球形线,再用天然染料染色并放入一大碗热水中。绵羊毛、山羊毛、骆驼毛和棉纱是萨都编织中使用的四种天然纤维。仅白羊毛上染有天然物质,如明矾、石灰粉、指甲花、茜草和红花。近些年,化学染料因价格低廉且染色效果快而得到大量使用。最后一步就是织造。
萨都编织的图案反映了沙漠环境中的常见形状,如骆驼、马和树等,其特点是重复的几何设计、对称性以及使用红和橙等鲜艳的颜色。萨都编织的重要制成品是羊毛帐篷,它们可以保护贝都因人免受夏季酷暑和冬季严寒的侵袭。其他制成品还包括用来储存大米的袋子、骆驼的装饰品或用来绑住骆驼腿的绳索等。
为保护并传播萨都编织这一传统文化,科威特专门成立了萨都编织合作社,并在其办公地点建立萨都编织博物馆。游客们在博物馆里不仅可以观赏各式各样的编织品、了解整个编织过程,还可以购买自己心仪的编织成品。
近日起直至本月底,科威特大塔的晚间灯光效果也以萨都编织为主题。彩珠映海,美轮美奂!

上一篇:今起连续三年中秋“十五的月亮十五圆”:如何赏?怎样拍?
下一篇:丰收中国 最美画卷
评论排行
- · 感悟清明 (2022-04-03)
- · 泡泡油糕:薄如蝉翼 甜蜜的“冒 (2022-03-11)
- · 法门寺博物馆 (2021-10-14)
- · 泡馍馆里的土耳其浪漫 留学生何 (2022-04-14)
- · 冬至美食大比拼:饺子?汤圆? (2021-12-21)
- · 二月二“龙抬头” 你想知道的 (2020-02-24)
- · 闫文滨:中文国际化,我身边的 (2019-11-21)
- · 华侨华人春晚创新"潮" 海外青 (2020-01-23)
- · 专访食物设计师张掌柜:美食与 (2019-05-30)
- · 清明是节气还是节日?除了扫墓 (2022-04-05)
- · 临潼ll"情暖夕阳·爱心助老"活 (2021-10-13)
- · 今起连续三年中秋“十五的月亮 (202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