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大踏步迈进
中华新闻网 2022-04-26 16:53
中国正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
袁幽薇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创新经济论坛秘书长
根据中国工信部公布的最新数据,“十三五”时期,我国工业增加值由23.5万亿元增加到31.3万亿元,在此期间中国制造业对世界制造业的比重接近30%。实际上,从2010年以来中国连续11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
但是更引外界关注的是,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达10.4%,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4.9个百分点,在规模以工业增加值中的占比由“十三五”初期的11.8%提高到15.1%。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增加值明显提升,由约1.8万亿元增加到3.8万亿元。这些确凿的数据充分说明中国不仅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而且正走在向制造业强国奋发的征程上。
“十三五”期间,中国制造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一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形成;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前沿领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2020年,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成为引领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力量。三是产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一批关键技术和产品取得重大突破。
但是同时也应该清楚地看到,中国要成为真正的制造业强国还有一定的差距。根据此前业界研究,中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需要达到四个指标:即规模大、质量效益好、结构优和可持续。就现阶段而言,工业品质量仍需进一步提升,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同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合理性有待进一步加强。最后产业本身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也有进步空间。特别是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下,全球经济形势仍然具有不确定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存在断供断链的风险,暴露出中国产业链和供应链上还存在短板和弱项,一些企业面临经营的困难和压力,对工业经济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制造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核心。从长远来看,首先,制造业发展要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应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基础和关键领域的创新突破,强化制造强国的战略支撑。其次,大力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值率,为制造业发展提质增效奠定基础。再次,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素质整体提升,跨越仅在一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瓶颈。最后提升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在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同时,通过强链、补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避免重要产业的关键环节受制于人,切实解决“卡脖子”的问题。
总之,中国将在自身进行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制度性对外开放。在“十四五”时期,中国将全面放开一般制造业,有序放开电信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吸引更多外资高端制造业项目落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将为助力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上一篇: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下一篇: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一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创历年同期最高
评论排行
- · 中国应对潜在风险挑战政策空间 (2021-11-29)
- · 恒源祥、南极人卖吊牌成营收支 (2018-12-15)
- · 熊猫债发行热度不断攀升 推动人 (2024-09-10)
- · 银保监会放宽外资保险中介机构 (2021-12-19)
- · 中国商务部与新加坡等国经贸主 (2020-07-03)
- · 中国制造向“新”而行 助力经济 (2024-08-13)
- · 2021年风电光伏建设方案敲定 户 (2021-05-25)
- · “互换通”来了!6个月之后正式 (2022-07-04)
- · 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家金融监督管 (2024-04-04)
- · 从“挖掘机指数”看中国经济温 (2020-12-16)
- ·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2月末中国 (2022-03-07)
- · 择机调整优化货币政策力度和节 (2025-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