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加拿大国际端午暨非遗文化艺术节在多伦多成功举办

中华新闻网 2025-06-19 19:28

中华新闻社多伦多电   每一片粽叶,都承载着千年的温情;每一场节日的相聚,都是文化与心灵的重逢。2024年6月14日至15日,由北美文学和艺术家联合总会、魁北克孔子学院、东枫彩多元文化艺术团共同主办,由东枫彩多元文化艺术团、北美文化传媒网承办的第七届加拿大国际端午暨非遗文化艺术节在多伦多隆重举行。这是一场跨越地域与族裔的文化盛典,是一次将传统融入现代生活、将非遗推向国际舞台的有力实践。在鼓声与诗意交织的现场,中华文明的光芒在枫叶国的土地上熠熠生辉。

图片

蒙特利尔侨社领导与主持人玉华(左七)、孙晋(右五),副主席张小燕(右四)合影

开幕如仪,礼乐传情

中午十二点,雄壮的鼓声中,两条长龙自舞台后腾空而出,翻飞盘旋,气势如虹。观众席上早已座无虚席,人们纷纷起身,伴随着《加拿大国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奏响,肃立致敬。这一刻,不同国籍与文化背景的人们,在端午的节日仪式中,共同体验了中华传统礼仪的庄重与温情。龙腾狮跃间,一种跨文化的精神联结悄然生成。国歌回荡之际,仿佛看见两种文化在空气中互敬互融,编织成一幅情感交织的图腾。

图片

组委会副主席 Peter Lin宣布开幕

程洪波副总领事致辞,文化自信在他乡绽放

在组委会副主席,(多伦多)东枫彩多元文化艺术团理事长Peter Lin 宣布第七届加拿大国际端午暨非遗文化艺术节正式开始之后,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副总领事程洪波先生登台致辞。他的话语朴实却掷地有声,他说:“端午不仅仅是纪念屈原的节日,更是家国情怀的传递,是民族精神的符号。”他盛赞本次国际端午暨非遗文化艺术节是海外华人文化自信的体现,并表示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将一如既往支持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在他的致辞中,“文化”不再是一个抽象的符号,而是连接血脉与精神的丝线,在多伦多这片土地上被真切地感知与回应。每一个字句,像温热的光束,穿透城市的钢筋森林,直抵人们心中的文化归属感。

图片

中国驻多伦多副总领事程洪波先生致辞

郭俊主席致辞,文化的光亮在心中点燃

在这座城市的节日舞台上,北美文学和艺术家联合总会主席、第七届加拿大国际端午暨非遗文化艺术节组委会共同主席郭俊先生登台致辞。他的声音洪亮,沉稳有力,像是从文化深处汩汩流出的泉水,润泽着每一位听众的心田。他回顾了加拿大国际端午暨非遗文化艺术节自2019年从蒙特利尔创办以来,七年走过的成长轨迹,更描绘出未来文化愿景的广阔画卷:“非遗文化不应躲在博物馆的玻璃后,而应走进社区、走进生活、走进世界的每一颗热爱中华文化的心。”他强调,“我们要坚持以文化为媒、以节日为桥,推动中华传统与加拿大多元文化的深度融合。”这不仅是一场节庆,而是一次信念的坚持,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桥梁与灯塔。这一番话如光照亮人心,赢得现场最热烈也最感动的掌声。

图片

活动组委会共同主席、北美文学和艺术家联合总会主席、魁北克华人同乡会联合总会副会长郭俊致辞

政要云集,多元声音共鸣

在开幕式现场,加拿大政要嘉宾纷纷登台致辞,带来了诚挚的祝福与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肯定。联邦国会议员叶嘉丽代表国会为活动颁授贺信,称赞该节日为“加拿大文化多样性增添了耀眼色彩”;万锦区域议员何胡景、万锦市议员杨绮清、列治文山市议员崔冰辉也先后致辞,纷纷表达了对中华文化的敬仰和支持;安省议员彭锦威更是在演出后特地前往后台,为演员送上父亲节的祝福。这一幕幕,折射出中华文化在加拿大社会中的积极影响,也证明了文化节庆已成为推动族群共融的重要纽带。

山海无阻,侨心共鸣 —— 蒙特利尔侨界跨城赴会,情意深长 

从魁北克省的蒙特利尔启程,一行华人侨界代表不远千里专程赴多伦多参加第七届加拿大国际端午暨非遗文化艺术节。他们的身影,是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也是一份跨越地域的深情表达。这不仅是一场身体的跋涉,更是一场精神的抵达——是对文化认同的坚守,是对中华传统的深情回应。 

代表团阵容包括:满地可华人联合总会主席曹寿康先生,魁北克华人同乡会联合总会会长罗浩生先生,执行会长沈俊华先生,副会长兼组委会副主席陈骏先生,组委会副主席、北美文学和艺术家联合总会副主席管金刚先生,以及“老小孩合唱团”成员、魁北克福建同乡会副会长兼商会会长程春印先生等。每一位代表的到来,都是侨社凝聚力与文化使命感的真实写照。他们用脚步丈量文化的广度,用行动诠释侨社之间守望相助的情谊与担当。 

开幕式现场,曹寿康主席与罗浩生会长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们高度评价艺术节在弘扬中华文化、推动族群融合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表示将继续支持类似活动在加拿大发展壮大,共同书写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崭新篇章。 

同时,执行会长沈俊华先生受魁北克孔子学院副院长夏天先生委托,代表主办方之一、组委会共同主席——荣萌院长发表了真挚致辞。他在讲话中表达了对在场嘉宾与各界友人的衷心感谢,并殷切祝愿中华文化在海内外子孙后代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这一刻,来自蒙特利尔的声音与多伦多的掌声交汇成流,跨越山河的文化情怀在此刻凝聚成一股暖流,注入到端午节这一古老节日的现代脉络中,为活动注入了深远的人文厚度与侨社团结的时代力量。

在开幕式最后由组委会副主席、活动策划之一张小燕女士发表了热情真挚的答谢词,对所有参与者和支持者表示深深敬意与诚挚感谢,为仪式画上温暖的句点。

纪念八十周年,唱响家国之音,唤醒民族记忆

2025年,恰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具有历史意义的年份里,第七届加拿大国际端午暨非遗文化艺术节以特别方式向历史致敬。在开幕式的庄严时刻,由罗浩生、陈骏、郭俊、曹寿康、沈俊华、程春印等侨界领袖组成的“老小孩合唱团”登台演唱民族经典歌曲《万里长城永不倒》,用歌声铭记历史,用旋律唤醒民族的共同记忆。

舞台之上,几位年过花甲的“老小孩”并肩而立,歌声中透着不屈的力量与温柔的坚定。那一首歌,不仅仅是旋律的回响,更是一代代华人在异乡土地上对祖国深沉情感的流露,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对历史记忆的守望。歌声响起的那一刻,观众席上无数人肃然起敬,有人轻轻哼唱,有人热泪盈眶,仿佛在歌声里,回到了那个烽火年代,也看到了和平如今的来之不易。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合唱,而是一场横跨时代与心灵的文化记忆唤醒仪式。在歌声中,中华民族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记忆再度被擦亮,那份对和平的珍视、对祖国的热爱也随旋律久久回荡在多伦多的天空之下。

演出纷呈,传统与现代并举

艺术节的两天时间,被精心编排为六大板块。从《粽叶飘香》的热烈开场,到《民族之花》的异彩纷呈,从《星辰闪耀》的青春旋律,到《风雅古韵》的东方诗意,从《精彩纷呈》的晚间互动,到《太极晨练》的静美开场,每一部分都令人目不暇接。孩子们的合唱如晨光初绽,老年人的舞步如秋水悠然。印度舞者与苗族姑娘同台共舞,法国音乐人弹唱中文歌曲。传统技艺与现代形式在舞台上交汇,传统节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与感染力。

太极之美,静水流深

第二日清晨,阳光斜洒在公园草地,太极晨练在自然的怀抱中缓缓展开。被誉为“太极王子”的世界冠军陈思坦大师亲自示范,气韵连贯、动作如云水翻腾,吸引了数百名太极爱好者自发围观学习。他逐一指导,温和耐心,每一拳每一式皆传神入化。观众沉浸其中,有人模仿着动作,有人静静凝视,有人眼中泛着敬意。这不仅是一场教学,更是一场文化的静美演绎,是对身体与心灵的同步调养,是东方智慧在异域的优雅落地。

粽香入心,味觉唤醒乡愁

会场另一侧,由华人企业“乐享食品公司”董事长Daniel Chen提供食材的包粽子体验吸引了大量观众。几位年长志愿者现场包制上千枚香粽,糯米清香、红枣饱满,传承着一代代的味道与记忆。孩子们睁大好奇的眼睛围观,父母则在一旁轻声解释“这是我们家乡的味道”。在这一刻,粽子不只是食物,而是一份可以入口的乡愁,是对童年的记忆与母亲手艺的追溯。

世界共赏,文化无界

最令人感动的是来自不同族裔的表演者们:印度舞者披着丝绸跳跃旋转,法国音乐人手握吉他弹唱中文歌曲。不同肤色、语言、宗教的人们在同一个舞台上、同一个节日中,以艺术为媒,彼此靠近。他们说:“粽子虽小,文化无界。”这一句话,像是一首诗,也像是一份答卷,为文化节画上了最具温度的一笔。

文化之舟,扬帆未来

第七届加拿大国际端午暨非遗文化艺术节已然落幕,余音却久久回荡。在这场文化的盛宴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表演,更是信仰;不仅是节日,更是精神;不仅是传统,更是未来。文化,从不只是回忆,它是当下的体悟,是明日的希望。

让我们记住这片粽香氤氲的土地,记住舞台上跳跃的身影与歌声,记住那一份属于中华文化的庄重与温柔。让我们继续前行,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把非遗之光点亮,把文化之魂安放,把端午之情传递。

 
 
图片
 

上一篇:加拿大河北总商会砥砺前行二十载 为加中友谊增添新色彩
下一篇:国家禁毒办回应美国所谓“芬太尼关税”:典型的霸凌行径,破坏对话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