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传递出哪些信号?

中华新闻网 2025-07-27 14:58

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发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引发世界广泛关注。外媒赞誉中国在促进世界人工智能合作与共治方面做出的贡献。德媒“德国之声”称,中国提出了自己的AI全球治理方案,邀请各国政府、国际组织、企业和研究机构携手合作,促进国际交流。新加坡《联合早报》表示,中国的行动计划促进世界开展AI安全治理,预防AI技术被误用、滥用。

行动计划包括13条主要内容,呼吁各方在遵循向善为民、尊重主权、发展导向、安全可控、公平普惠、开放合作的目标和原则基础上,切实采取有效行动,协力推进全球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

清华大学教授梁正2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整个行动计划由三个要点支撑,环环相扣,形成有机整体。首先,发展为要。目前谈论人工智能已经不是描绘美好未来,而是切实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在此过程中,中国强调公平、互惠、向善为民地使用人工智能。

《环球时报》记者关注到,目前全球许多国家都在强调“以人为本”发展人工智能,但各方对“以人为本”的诠释和理解并不完全相同。梁正说,西方“以人为本”发展人工智能,强调保障人的隐私和权利,而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强调“以人民为中心”,追求社会利益的最大化,讲求个人和集体利益的平衡。

其次,开放合作。行动计划强调营造一个开放合作的人工智能发展环境,这既包括国内生态的创新与开源开放,也呼吁国际合作共赢。任何新技术在发展初期都需要广泛和规模化的应用环境,例如,美国在先进模型上处于领先地位,而中国拥有丰富的应用场景,两者合作才能寻找到理想化的技术方案。

最后,有效治理。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和风险防控需要平衡,行动计划强调探索一种国际上既有竞争,同时也可以共同合作解决重大挑战的治理机制。政府、学界、企业界和社会公众应发挥不同作用。我们强调的治理不是监管,而是促进发展、保障安全。针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风险点,中国采取“小步快走”和“自下而上”的方法,在全球率先推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等保障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措施,这些独具中国特色的治理方案正在得到世界的借鉴。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鲁晓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行动计划将开源开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行动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和中小企业参与到AI创新浪潮中,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开放,更是发展机遇的公平共享。”

“中国不仅已经走到了AI的最前沿,并且还在寻求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赢。”英国萨里大学“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联合主任宋一晢教授在大会现场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称,人工智能是建设美好世界的重要工具,中国在AI的多个领域都走到了世界前沿,并且还希望将技术分享给那些算力、人才不足以及渴望拥有自主大模型的国家。目前许多国家的AI发展计划注重技术上的竞争与合作,而中国把AI的发展“落到了人身上”。

《环球时报》记者关注到,本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布设了许多高科技公司的展台,中国在大模型、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各个领域的技术成果正受到国际关注。路透社称,大大小小的科技公司本周末在上海汇聚,展示它们的人工智能创新,支持中国蓬勃发展的人工智能行业。中国既有华为和阿里巴巴等重量级企业,也有雄心勃勃的初创公司。此外,特斯拉、亚马逊等西方企业也将同台展出。

匈牙利语言学研究中心总干事加博尔·普罗谢基这次特意来到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参观中国的AI大模型,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能与你们见面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我们希望建立联系,而且我们能感受到中国合作伙伴的开放态度。”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是一场吸引全球AI行业领袖的交流盛会,然而,有西方媒体借此渲染国家之间的竞争,将人工智能称为“战场”。前来参会的嘉宾对此并不认同,加博尔认为,“我们不必相互竞争,而是寻求合作。如今形势虽然复杂,但国际企业之间的交流是密切的,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来自东南亚、欧洲等许多地区的代表都参与了进来。感谢中国把我们聚在了一起。”

作为跨国企业的代表,施耐德电气全球高级副总裁、首席人工智能官菲利普·兰巴赫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称,中国在该公司的AI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这(指中国)是我们全球第二大市场和AI应用基地。作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中国雄厚的产业基础、多元的行业场景和丰富的创新资源,为AI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强大的基础。中国已成为全球AI产业发展高地,也是施耐德电气全球AI创新战略布局的关键一环。”

这位企业家还举例说,该公司正在与中国企业联合成立本土化创新中心,双方各自发挥在产业技术、AI算法、网络安全、合规认证方面的优势,“更好地满足中国市场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需求,也为中国的‘AI+产业’保驾护航。”

今年大会汇聚来自73个国家的800家企业,展出3000余项前沿技术成果。路透社称,尽管存在一些限制,中国仍在人工智能领域持续取得突破。新加坡《联合早报》称,不同外观、功能的机器人竞相展示专长,吸引参展者驻足。

数据显示,2014年至2023年,中国生成式AI专利申请量超3.8万件,居世界第一。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其开源大模型在性能上直追国际顶尖水平。2024年中国AI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鲁晓对《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说,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丰富的应用场景,从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到移动支付、远程医疗,再到智能制造,AI正深度赋能千行百业。“中国凭借强大的技术能力和广阔的应用场景,成为全球AI发展的重要引擎。” 

这位学者进一步表示,中国积极参与并引导全球治理,倡导构建开放、公正、有效、安全的治理体系。“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再到《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其中的AI全球治理观,不仅回应了全球科技竞争的现实挑战,也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积极推动科技向善、促进公平发展、维护多边主义的责任担当。”

7月26日,中国政府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初步考虑该组织总部设在上海。观点认为,这是中方坚持践行多边主义、推动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的重要举措,也是中方响应全球南方呼声、助力弥合数字和智能鸿沟、促进人工智能向善普惠发展的实际行动。

上一篇:沐浴青春!加拿大首届 CCAA 海外中国高校校友运动会成功举行
下一篇:古巴总理:古巴不会屈服于美国敌对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