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贸易协议:美国酿制苦酒 欧盟无奈下咽

中华新闻网 2025-08-16 16:34

      根据美国与欧盟日前达成的一项框架贸易协议,美国对欧盟输美产品征收15%的关税,该税率已于8月7日正式生效。根据该协议,欧盟将对美国取消大量关税,包括对美国工业产品的所有关税,还将对美增加6000亿美元投资,并将在未来3年购买价值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还将购买美国军事装备。连日来,这份协议在欧盟内部受到质疑。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朗格指出,协议不符合欧盟根本利益,本质上是“单向让步”。
 
  美欧贸易协议体现了美国的哪些诉求?对欧盟而言意味着什么?记者采访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俄罗斯与欧洲研究所所长赵柯,进行解读。
 
  不平等的关税税率
 
  “若协议得以执行,结果将是:欧盟对美货物出口缩减、部分产业竞争力下降并向美转移;欧盟购买更多美国能源产品,为美能源行业提供支撑,这显然更符合美国利益”
 
  【观察】
 
  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对欧盟的货物贸易逆差为2356亿美元。药品、汽车零部件和工业化学品是欧盟对美国出口的主要产品。美国政府曾就此指责欧盟“欺骗”美国,要求欧盟方面进行“公平贸易”。
 
  对于美欧贸易协议,美方乐见其成。白宫表示,“这将从根本上重新平衡世界两大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关系”。美国前商务部长卡洛斯·古铁雷斯称之为“美国对欧盟的巨大胜利”。据白宫消息,美国航空协会、农场主联合会、钢铁协会等相关行业协会均表示满意。
 
  欧盟方面则批评声音不断。西班牙《国家报》称,该协议强化了美欧关税的不对等。15%的关税不仅远高于美国4月2日对欧盟实施的10%“对等关税”,更高于本届美国政府上台前约1.32%的平均关税。彭博社称,协议激怒了欧盟国家商界和许多行业组织。德国工业联合会称其发出了“灾难性信号”。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总干事西格丽德·德弗里斯警告,美国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维持高关税,将削弱欧盟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解读】
 
  崔洪建: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有明确的整体目标,即重构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利益格局,服务于本国当下核心诉求,包括实现对他国贸易顺差、推动国内再工业化进程、缓解财政压力以腾挪出减税空间等。在美国看来,对欧盟存在贸易逆差,且双方在产业领域存在竞争关系,不符合自身利益。
 
  若协议得以执行,结果将是:欧盟对美货物出口缩减、部分产业竞争力下降并向美转移;欧盟购买更多美国能源产品,为美能源行业提供支撑,这显然更符合美国利益。除了经济目标,美国政府还试图以此回馈中下层蓝领工人、传统能源行业等群体,巩固保守派基本盘。
 
  欧盟之所以采取妥协态度,主要源于对美国的安全和政治依赖。欧盟担心一旦贸易战开打,美国可能在乌克兰危机、对俄关系等安全问题上施压报复,因此选择牺牲贸易、投资、产业等局部利益进行危机管控,避免欧美关系系统性崩溃。同时,欧盟也有策略性考虑,即通过关税及投资承诺先稳住美国,尽可能降低汽车、医药等关键行业所受冲击,后续再在细节和程序上补救,推动农产品等未决领域的争端实现软着陆。
 
  赵柯:美欧贸易协议的签署,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双方爆发贸易战的风险,也为企业减少了经营面临的不确定性,但这绝非理想局面,更像是欧盟在“坏苹果”与“更坏的苹果”之间做出的无奈抉择。美欧双方税率的不平等,凸显该协议的不平等及“美国优先”色彩。
 
  一方面,美国对欧盟15%的关税税率仍处高位,且对钢铁和铝产品的关税还维持在50%,抬高了欧盟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门槛。对于以出口为支撑的欧盟而言,这无疑是利空消息,将进一步加剧其经济复苏难度。另一方面,欧盟承诺对美实施“零关税”政策,将使美国一些产品更易进入欧盟市场,或将激化本土市场竞争、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冲击相关行业就业,还有可能对欧盟相关行业的监管标准形成挑战——欧盟产品因遵循高监管标准而形成的价格溢价会受到冲击,欧盟高监管标准的必要性及其全球影响力也将面临质疑。
 
  规定单方面投资及采购承诺
 
  “本届美国政府更加直接,要求欧盟量化投资与购买承诺,试图吸引欧盟国家资本与需求继续向美转移。不过,目前看这些承诺较难兑现,更多是欧盟对美国诉求的暂时迎合”
 
  【观察】
 
  除关税外,协议还规定欧盟未来3年对美6000亿美元的投资、7500亿美元能源采购及军事订单。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朗格认为,相关投资及采购承诺不利于欧盟本土就业和产业发展。还有分析认为,大量采购美制武器会固化欧盟对美防务依赖,削弱欧盟防务自主计划。
 
  欧洲议会的绿党议员则强烈批评该协议破坏了欧盟的气候承诺,并使得欧盟陷入对美国的能源依赖。欧洲议会单一市场委员会主席安娜·卡瓦齐尼表示:“签订对气候极具破坏性的液化天然气长期进口合同,将破坏欧盟的气候目标。”
 
  【解读】
 
  崔洪建:拜登政府时期,乌克兰危机爆发推高欧盟国家能源成本,同时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对新能源产业进行补贴,驱使欧盟国家产业向美转移。如今,本届美国政府更加直接,要求欧盟量化投资与购买承诺,试图吸引欧盟国家资本与需求继续向美转移。不过,目前看这些承诺较难兑现,更多是欧盟对美国诉求的暂时迎合。一方面,欧盟作为一个政治机构,无法强制要求企业投资。另一方面,对美能源产品及军事装备设定的天价采购额不切实际,属于“政治摊派”而非市场行为,且与欧盟追求能源及防务自主的目标相悖。
 
  总体来看,诸多不确定性也为后续谈判埋下了隐患。欧盟能否一直应付美国?美国会在多大程度上对欧盟施压?一旦美国要求欧盟落实协议,欧盟的产业发展及整体经济将不可避免受到冲击。欧盟对美会形成更系统性的依赖,长远看其独立发展的空间及利益都将受到损害。
 
  赵柯:美欧贸易协议签署前,已有欧盟国家企业因地缘政治风险攀升、能源价格上涨等原因加大对美投资。协议签署后,欧盟国家企业为规避15%高关税影响,加之欧盟对美作出投资承诺,相关产业向美转移趋势可能会进一步加强。能源领域,协议相关条款可能加剧欧盟对美能源依赖,削弱其能源自主战略的推进力度,同时还可能挤占欧盟在新能源领域的资金投入,削减其绿色转型动力。
 
  不过,协议中涉及的6000亿美元及7500亿美元额度承诺,更多具有政治象征意义。对欧盟而言,这是向美国释放加强产业投资与能源合作意愿的信号;但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对企业形成强制约束力。美国则希望通过这一安排争取国内政治层面的认同与支持。后续协议的落地效果及影响,仍有待观察。
 
  与战略自主目标背道而驰
 
  “欧盟一方面要在后续谈判中努力将自己的利益损失降至最小,另一方面也要确保一些共识性内容在内部得到成员国认同、走完必要程序。这考验着欧盟的决断能力,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观察】
 
  西班牙《国家报》等欧盟国家媒体批评称,美欧贸易协议是“欧盟战略自主和全球自由贸易的倒退”,不仅未能扭转、反而进一步强化了欧盟在能源、技术和军事等关键领域对美国的依赖,被认为与追求战略自主的目标背道而驰。
 
  还有不少声音担忧后续谈判。路透社认为,该协议并未解决根本矛盾,反而留下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华尔街日报》称,美欧双方对15%关税解读有所不同,尤其是有关欧盟输美药品是否将实施15%的统一税率,双方各执一词。美联社称,美国准备对药品征收更高关税,而药品是欧盟对美出口第一大商品。
 
  有分析人士指出,这份贸易协议的结构性失衡,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美欧贸易摩擦随时再起波澜。相关“模糊条款”,使得今后欧盟在面对美方威胁时不得不继续被动让步。
 
  【解读】
 
  赵柯:美欧后续贸易谈判仍将面临诸多风险与挑战。一方面,美国政府政策可能反复无常,若双方在协议具体条款及执行层面出现分歧,不排除美国会将协议推倒重来或坐地起价,这无疑会损害欧盟利益。另一方面,美欧贸易争端并未彻底化解。以农产品贸易为例,美国希望推动更多本国农产品进入欧盟市场,而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包含大量补贴和较高监管标准,双方在此问题上分歧明显。这类悬而未决的关键议题,很可能成为引发新冲突的导火索。
 
  崔洪建:美欧目前达成的只是一份框架性协议,双方对许多细节内容和关键问题分歧较大,甚至各执一词,后续谈判进程预计会更加复杂、持久。以欧盟承诺对美实施“零关税”政策为例,双方尚未就涉及商品品类与行业范围达成共识。通常而言,在产业互补领域,零关税对欧盟相关行业的冲击较小,因此较易达成协议;但在汽车、农产品等双方竞争激烈的领域,零关税将削弱欧盟产业的竞争力,势必会引发相关国家及行业协会的强烈反对。加之协议也需经欧盟内部程序通过,仍面临一定阻力与不确定性。
 
  若该协议按美国的意愿执行,不仅会加深欧盟成员国间的利益分歧,也不符合欧盟追求的战略自主目标。因此,欧盟一方面要在后续谈判中努力将自己的利益损失降至最小,另一方面也要确保一些共识性内容在内部得到成员国认同、走完必要程序。这考验着欧盟的决断能力,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上一篇:旅加华裔著名流行病学家王培忠教授荣膺“加拿大杰出移民奖”
下一篇:石破茂未提“加害责任”,日政客参拜靖国神社,中韩敦促日本正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