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不必对中方的“针锋相对”感到意外

中华新闻网 2025-10-13 08:40

中美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本已降温的经贸摩擦为何“重燃战火”,双方在“针锋相对”的对峙中会走多远?这是最近几天国际舆论高度关心的话题。中美马德里经贸会谈以来,美方持续新增出台一系列对华限制措施,通过升级关税威胁和各种管制行动,企图要挟中方。在遭遇中方坚决反制后,美方又急忙“灭火”。这种过山车式的变化,再度暴露出其贸易政策的随意与短视,说明华盛顿仍然没有充分吸取教训,未能真正理解中美正确的相处之道。

双方经贸氛围突变出乎很多人的预料,但也并不值得奇怪。此轮经贸关系紧张升级的直接导火索是美方言而无信,出尔反尔。这是华盛顿的老毛病了。《南华早报》在一篇社论中称,中美紧张局势的最新升级可以与美国今年4月发起的关税战相提并论,“这是由美国新的科技限制引发的新一轮针锋相对的举措”。文章警告说,关税可能不会像以前那样高涨,但真正的损害在于,北京将认为华盛顿不再可靠,也更难相信其承诺。CNN也用“似曾相识”来描述中美这一轮新的摩擦,表示这让人想起6月份两国通过日内瓦会谈达成共识后美方又抛出一系列“重磅炸弹”,导致双边关系下滑的场景。

华盛顿在这段时间释放出诸多看似相互矛盾的信号,一方面宣称如果中国不屈服,“将遭受最大打击”,另一方面又放风“希望与中国合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人的做法”。看起来,一些美国政客希望实现的“合作”是:华盛顿在餐桌上免费又吃又拿,而中国则要自掏腰包甚至“割肉”,任由美方予取予求,并收拾它留下的一地狼藉。今天一些美国政客对中方合理合法的反制感到震惊、意外甚至恼怒,从某种程度上正是源于这样的幻想被“中国越来越平等地对待美国”这一现实击碎了。

 

美方高估了自身筹码的效力,同时又低估了中国的反制能力与战略定力,其认知误区直接导致了严峻的现实反噬。美方再次威胁大幅提高对华关税后,美国股市汇市应声下挫,并引发全球市场恐慌,给世界经济蒙上阴影。其在航运、出口管制等领域的任性做法,不仅严重损害了中方正当合法权益,也严重冲击了国际经贸和海运秩序,严重破坏全球产供链安全稳定。中方的“针锋相对”不仅是为了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是为了捍卫国际公平正义。

很多人注意到,今年以来,美方对中国发起的每一轮讹诈都踢到了铁板上,单边霸凌行为必定招致中国坚定且精准的反制。这种“你来我往”已形成明确的逻辑:谁发起无理打压,谁就必须承担相应的后果。正如《南华早报》所说,美方的反复无常和惯用伎俩对中国不起作用,北京的立场始终如一——任何谈判都必须建立在平等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我们当然希望华盛顿能够主动及时纠正错误做法,但如果继续对中国搞极限施压、虚空造牌、出尔反尔这一套,它将面对的注定会是一次又一次踢到铁板的疼痛。对此,华盛顿应形成高度明确的行为预期。

过去5个多月,中美经贸团队举行了四次会谈,达成重要共识,稳住了双边经贸关系,也给全球市场带来稳定预期。这一过程充分证明,中美在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基础上,是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回顾几个月来的经验教训,华盛顿应当认识到以下几点:第一,美方必须尊重中国正当的发展利益,这当中自然包括产业升级和科技发展;第二,中国的进步不意味着美方利益必然受损,两国固然在一些领域存在竞争,但双方的共同蛋糕远远更大;第三,中美完全可以就彼此关切的问题进行协商,但结果一定是指向共赢的,不可能存在一个“美国全赢中国全输”的现实解决方案;第四,中国不吃施压和讹诈这一套,华盛顿手中的大棒对中国人来说不过是纸老虎。

中方反复强调,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平等、尊重和互惠才是妥处分歧的唯一出路。中方不愿打,但绝不会坐视自身权益遭到损害、国际经贸规则和多边贸易体制受到破坏。华盛顿越早回归对华相处的正确之道,中美经贸关系就越有希望回温。

上一篇:重诺守信才能稳定中美经贸关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