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新聞網 WWW.CHINANEWS.ORG
离心灵最近的地方
中华新闻网 2025-09-03 21:48
韶山冲,这座在中华大地上再普通不过的小山村,却能够让人们在内心深处珍藏着最美好的记忆。毫无疑问,那是因为它是一代伟人毛主席的故乡。韶山,在中国的版图上是那样的赫然醒目,已成为历史长河中一座耀眼的坐标;韶山,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是那样的亲近和温存,是中华民族共同拥有的时空影像和家国情怀,是永远挥之不去的精神丰碑。人们常年络绎不绝的排着长队去瞻仰它,去追寻它曾经的岁月足迹,是要感恩一代伟人带给我们翻天覆地的新生活,是要从中汲取奋进的力量,也是由于在社会越来越飞速发展的今天,愈发感悟到它是离人们心灵最近的地方。
从这里走向革命。二月春打头,受朋友之邀,我们长途驱车走进了韶山冲这方仰慕已久的热土。远远望去,毛泽东故居掩映在青松翠竹之中,故居门前有一口池塘,池塘边是一片散发着生机盎然的油菜花,山村之上是蓝天拥抱着朵朵白云,此乃天工勾勒出的一副秀美山村田园图画。走过油菜花地,顺着池塘的堤边朝故居走去,池塘水依然清澈,三三两两的小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那种悠然自得的样子让人好生欢喜。有的向岸边游来,好像在和来访的人们打招呼:笑问客从何处来?据说少年毛泽东曾在家门前的这口池塘里嬉过水游过泳抓过鱼,这是情理之中的事了。跟着人群我们来到故居前门,堂屋门前是一块开阔场地,在我看来,它是一个没有门的小院子,院子左右是邻居家的房子,这些老宅基本上都是泥砖黑瓦,多年过去保存得依然完好。走进故居,由堂屋到厨房,再到毛泽东父母的卧室,穿过后门来到毛泽东的卧室。望着那一桌一椅,那一床一柜,追忆起一代伟人就是在这里度过了他美好的青少年时光,就是在这里树立了他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抚摸着他卧室里简陋的桌椅,仿佛夜深人静之时他还在煤油灯下奋笔疾书,书写出对拯救饱受欺凌,满身创伤祖国母亲的宏伟构想;望着他曾经睡过的那张床,仿佛鸡打鸣了,他仍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苦苦思索要唤醒国民,只有民众自己救自己才是唯一出路,只有依靠全国民众才能拯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他带着一口正宗的湘音从这里走了出去,开始了他的漫漫革命征途。“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情景仿佛就呈现在眼前,不禁让人思绪万千,无限感慨。这座再普通不过的农家宅子造就了毛泽东同志魁梧的身材并培育了他的远大理想,让人感受到它普通中的不普通,平凡中的不平凡,从而又感悟到它的淳朴、简单而又深怀大爱的情愫。它告诉世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和担当早已刻进了青年毛泽东的骨子里了。这个崇高志向如同一条璀璨的星河,照亮了从这个家从韶山冲走出去的一位年青人的革命生涯。
穿过毛泽东的卧室往里走,分别是毛泽东大弟毛泽民和小弟毛泽覃的卧室。除了以上的房间之外,毛家还有农用工具房、磨面辗米房、饭厅、猪栏和牛栏,所有这些房间围成一个长方形,正中间刚好是一个长方体的池子,池子里种些花草栽几颗小树更显山村农家韵味。从毛家房子的数量和布局来看,那时青少年毛泽东的家景比较富足,青年毛泽东完全可以在家乡娶妻生子过着非常安逸的小日子,为什么他却要背井离乡到外面去吃苦受累,甚至冒着生命危险闹革命呢,我努力地思考着这个问题。也许他这首写给父亲的七绝诗可以帮助我们捋清头绪: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应是他志在四方、奔向世界、胸怀天下的宣言书。然而,中国革命并没有现成的模板可以去复制粘贴,还要靠自己去一点一滴的探索,毛泽东同志就是一位在革命中善于探索的人。自此,他在日夜求索,为找到一条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出路而四处奔波。于是他从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起步,向广大国民讲述中国故事入手,逐步涌入革命的浪潮并勇立潮头。
此时此刻,我怀着无比景仰和激动的心情赋词一首——
在梦起航的地方
翠竹绿林掩映韶山冲的泥砖黑瓦房,
三面环山门前有一口池塘,
那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
普通乡村小屋映入眼帘涌动心潮,
谁曾想这里就是梦启航的地方。
抚摸那一门一窗和那一堵墙,
曾经过往不同寻常,
我追寻着你的家国情怀,
假如你没有走出这个家,
我们的祖国哪有现在美丽的模样?
望着那一桌一椅和那一张床,
方寸之见儿女情长,
我仰望着你的浩瀚世界,
假如你依恋温馨的日子,
我们的生活哪有今天幸福的时光?
我愿把生命的溪流汇入为人民服务的海洋,
每天去迎接初升的太阳,
让海浪和阳光一起荡涤心灵上的尘埃,
不再埋怨人生路上没有诗情和远方。
我站在梦启航的地方心中充满力量,
从此舍去小我奔跑在民族复兴的路上。
浓郁的情感所致,连续诵读了这首词好几遍,又一次感觉到我的思想境界顿时被升华了许多。
为人民服务。望着眼前的一切,此情此景我思绪的野马一路狂奔而渐行渐远,在追逐一代伟人曾经的峥嵘岁月中,好像找到了一些零星的答案。青少年毛泽东的家庭的确比较富裕,但他并不是一个安图个人享乐的人,他是一个有着大格局的人。以至于他多年奔走异乡为异客,一直在默默负重前行,为革命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直至他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为了人民,他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付出再多的代价,这又算得了什么?这是毛泽东同志很年轻的时候就具备的品格。在整个革命生涯中他常把自己的文字作品和革命实践作品翻检一番,回顾写作时的心路历程、体味当时的现实境遇、放到历史长河中去审视和反思,让自己始终能够站得高看得远,认识世界更清楚,指挥千军万马更缜密,解决问题起来更加符合实际和游刃有余。他又是一个有着大情怀的人,为人民着想从来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当他的爱子结婚时,他赠送的礼物竟然是自己曾穿过的旧衣服……思绪飞奔到某一地方,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完整的答案,那就是他心里装着的是人民。为了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能够让人民过上好光景,他怎么能只顾个人生活的富足呢?他追求的人生远大目标和我们党的宗旨是高度一致的,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成为了共产党人终身的光荣事业。事实也正如此,毛泽东同志直至晚年,历来都是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从来不多吃多占,伸手拿公家的一分一厘;从来不为自己考虑,不图个人享乐。因为他心里装着的只有人民。如他的一件睡衣缝缝补补穿了几十年,也舍不得置换一件新的,他是一个一生都很勤俭节约的人,这也是他心中只有人民的真实写照。
所以这么多年来,我走过一些地方,换过几个工作单位,遇到过一些领导,但凡满肚子装着私欲,很是贪婪,把一丁点权力都会用到极致的人,我从来都是不屑一顾的。毛泽东同志的光荣与伟大之处仅仅从他的大格局大情怀两个方面就能充分的彰显出来。他不为名利所动,因为他心中装着的是人民并且只有人民。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喊出“人民万岁”的国家领导人,这是他的人生信念。这是多少人所望尘莫及的,不用说过去的封建帝王,也不用说现在的那些贪官污吏、平庸之辈了。必须再说的是,他的光荣与伟大之处还在于他曾经多次被排挤到党中央领导集体之外,但他从来不搞团团伙伙,也没有搞个人打击报复,历经苦难依然胸怀大爱;在困难面前从来不埋怨,总是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去迎接困难和挑战困难,并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创造奇迹。仅仅说一下红军长征一路崎岖走来,就有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令人难以忘怀。四渡赤水就是创造奇迹的经典战例,人们常常沉浸其中并深情歌唱《四渡赤水出奇兵》而激动不已。这些品德与他心中始终装着人民和国家的家国情怀是一脉相承的。
诗情和远方。瞻仰伟人故居之后,从前门缓缓移步出来,顺着池塘的右侧,上一个小山坡,我们来到当年毛泽东家的晒谷场,晒谷场旁边有一间小房子,那是临时储粮和供人打谷期间休息的地方,谷场周围青松茂密,翠竹挺拔,山花儿烂漫;春风习来,松枝轻摇,竹叶摆动,树林里鸟雀欢歌。一切显得是那么的从容淡定,让人感觉到此处是那么的自然与和谐,也仿佛再一次呈现了勤快的少年毛泽东在此帮父母打晒稻谷的忙碌而又温馨场景。或上私塾,或在家帮父母干农活,这是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的主要生活。然而,毛泽东同志从青年开始就是一位心中始终有着诗情和远方的人,他的不朽诗篇和光辉的革命历程给予了恰到好处的诠释,人们耳熟能详的诗篇不论是《沁园春·长沙》、《西江月·井冈山》,也不论是《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沁园春·雪》,还是《浪淘沙·北戴河》、《水调歌头·游泳》等;历史不会忘记的革命征程不论是建党初期、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也不论是土地革命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还是抗美援朝时期等,无不充分体现了一位伟人的博大胸襟、高瞻远瞩和运筹帷幄的军事指挥才能,世代相传的家国情怀以及排山倒海般的革命气势。当然他的诗情才华和他的革命力也是无人可及的。不朽诗篇总是与伟大革命征程相伴而生,有什么样的革命历程就会有什么样的诗篇来见证,吟诵伟人豪情壮志的革命,记录中国近代波澜壮阔的历史。
一位有着诗情和远方的人,他的人生历程才有价值和意义;一位有着诗情和远方的人,他指挥的革命队伍才能打胜仗;一位有着诗情和远方的人,他领导的国家才有希望!这也正是人们无比崇敬革命导师毛泽东、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重要原因所在。崇敬他当年的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魄力,崇敬他用兵如神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崇敬他的人文情怀和大家风范,崇敬他在中华民族多次危难之中临危不惧,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担当!
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在这次伟人故居采风活动中,在瞻仰毛泽东纪念馆后,我在留言薄里的书写引起了人们的围观。我写到,我们今天之所以感悟到毛泽东思想博大精深,不是以哪个位高权重的领导说的,我们亦云;不是以哪位有着非常之大影响力的学者著书立传来的,我们亦云;也不是以哪家权威机构研究来的,我们亦云。而是被历史所证明了的,并且这么多年来,人们在学习应用毛泽东思想的社会实践中,实实在在收获到的。譬如在整个革命征程中,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提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重要主张,很好地解决了汇聚全民族最大多数人的力量而共同奋斗的革命统一战线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让人茅塞顿开,回味无穷。又如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是毛泽东同志关于正确看待敌人的独到观点,是极端重要的战略策略思想,也是我们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对敌斗争中的锐利思想武器和宝贵的经验。还有他对政治深入浅出的理解叫人拍案叫绝,受益匪浅:政治就是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短短一句话就道出了政治的真谛。再有要不要抗美援朝,“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精辟破解,醍醐灌顶般的统一了大家的思想,凝聚了必须打敢于打赢的力量,并再次证明了“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诸如此等不胜枚举。这些革命经验高度的总结,只是毛泽东思想中的沧海一粟,每一粟运用好了就够我们享用的了,为我们党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当年主席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主张,倡导发动人民战争和创立的游击战术,以及发表的《论持久战》等等就是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生动事例,折服天下人。然而,有许多主张当初并不被一些人认可,甚至还遭到他们强烈的反对。毛泽东同志坚持真理历经了磨难、考验和不屈的斗争。毛泽东思想是被广泛应用到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各个领域的,小到指引一个人的人生,到一个家庭,一个单位,大到可以指导一个省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我还写道,毛泽东思想永远不过时,不论未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它都会放射出万丈光芒!我写完留言刚搁笔,就迎来一阵热烈而又充满激情的掌声。在留言里在掌声中,我的思绪又一次追寻在伟人当年革命的那些波澜壮阔的画面里,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又吟出一首词来——
韶山冲
韶山冲韶山冲,
韶山冲开满了映山红,
映山红香飘飘橘子洲头,
湘江敢问沉浮鹰击长空。
韶山冲韶山冲,
韶山冲走出来毛泽东,
毛泽东为民讲中国故事,
奋斗奋斗奋斗其乐无穷。
韶山冲的毛泽东,
中国的毛泽东,
为人民服务永远在心中。
韶山冲的毛泽东,
世界的毛泽东,
数风流人物看我东风。
当我反复诵读这首词时,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下来。我们又一次深刻感受到该以怎样的心境歌颂您,该以怎样的姿态做好当下的自己,又该以怎样的勇气面向未来!
永远的怀念。在韶山采风的日子,不论是住宿、用餐,还是乘车、购物,当地人为了表达他们的热情,承诺自己真诚做人和诚信做事的人生理念,所以请顾客放心,释放出他们作为主席家乡人的那份光荣与自豪感。因此这一承诺基本上都会让每一单生意进展得非常顺利、愉快甚至完美,从这个角度上也自然让主席的光辉形象深入人心,历久弥新。这成为了家乡人怀念伟人自觉的日常行为。
人们常年成群结队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有的甚至是从世界各地不远万里赶来朝拜毛泽东同志故居,缅怀伟人和他的丰功伟绩,都想亲眼目睹这个梦起航的地方。仰望韶山,瞻仰伟人故居,不仅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还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价值。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思想浮躁之时,人们需要到一个纯净、宁静并赋有诗情的地方去陶冶情操,沉浸式净化心灵。当然,韶山冲是当之无愧的最理想的选择,待到你去了之后,自然会深深地感受到韶山冲——毛主席老家就是离心灵最近的地方。

从这里走向革命。二月春打头,受朋友之邀,我们长途驱车走进了韶山冲这方仰慕已久的热土。远远望去,毛泽东故居掩映在青松翠竹之中,故居门前有一口池塘,池塘边是一片散发着生机盎然的油菜花,山村之上是蓝天拥抱着朵朵白云,此乃天工勾勒出的一副秀美山村田园图画。走过油菜花地,顺着池塘的堤边朝故居走去,池塘水依然清澈,三三两两的小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那种悠然自得的样子让人好生欢喜。有的向岸边游来,好像在和来访的人们打招呼:笑问客从何处来?据说少年毛泽东曾在家门前的这口池塘里嬉过水游过泳抓过鱼,这是情理之中的事了。跟着人群我们来到故居前门,堂屋门前是一块开阔场地,在我看来,它是一个没有门的小院子,院子左右是邻居家的房子,这些老宅基本上都是泥砖黑瓦,多年过去保存得依然完好。走进故居,由堂屋到厨房,再到毛泽东父母的卧室,穿过后门来到毛泽东的卧室。望着那一桌一椅,那一床一柜,追忆起一代伟人就是在这里度过了他美好的青少年时光,就是在这里树立了他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抚摸着他卧室里简陋的桌椅,仿佛夜深人静之时他还在煤油灯下奋笔疾书,书写出对拯救饱受欺凌,满身创伤祖国母亲的宏伟构想;望着他曾经睡过的那张床,仿佛鸡打鸣了,他仍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苦苦思索要唤醒国民,只有民众自己救自己才是唯一出路,只有依靠全国民众才能拯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他带着一口正宗的湘音从这里走了出去,开始了他的漫漫革命征途。“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情景仿佛就呈现在眼前,不禁让人思绪万千,无限感慨。这座再普通不过的农家宅子造就了毛泽东同志魁梧的身材并培育了他的远大理想,让人感受到它普通中的不普通,平凡中的不平凡,从而又感悟到它的淳朴、简单而又深怀大爱的情愫。它告诉世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和担当早已刻进了青年毛泽东的骨子里了。这个崇高志向如同一条璀璨的星河,照亮了从这个家从韶山冲走出去的一位年青人的革命生涯。
穿过毛泽东的卧室往里走,分别是毛泽东大弟毛泽民和小弟毛泽覃的卧室。除了以上的房间之外,毛家还有农用工具房、磨面辗米房、饭厅、猪栏和牛栏,所有这些房间围成一个长方形,正中间刚好是一个长方体的池子,池子里种些花草栽几颗小树更显山村农家韵味。从毛家房子的数量和布局来看,那时青少年毛泽东的家景比较富足,青年毛泽东完全可以在家乡娶妻生子过着非常安逸的小日子,为什么他却要背井离乡到外面去吃苦受累,甚至冒着生命危险闹革命呢,我努力地思考着这个问题。也许他这首写给父亲的七绝诗可以帮助我们捋清头绪: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应是他志在四方、奔向世界、胸怀天下的宣言书。然而,中国革命并没有现成的模板可以去复制粘贴,还要靠自己去一点一滴的探索,毛泽东同志就是一位在革命中善于探索的人。自此,他在日夜求索,为找到一条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出路而四处奔波。于是他从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起步,向广大国民讲述中国故事入手,逐步涌入革命的浪潮并勇立潮头。
此时此刻,我怀着无比景仰和激动的心情赋词一首——
在梦起航的地方
翠竹绿林掩映韶山冲的泥砖黑瓦房,
三面环山门前有一口池塘,
那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
普通乡村小屋映入眼帘涌动心潮,
谁曾想这里就是梦启航的地方。
抚摸那一门一窗和那一堵墙,
曾经过往不同寻常,
我追寻着你的家国情怀,
假如你没有走出这个家,
我们的祖国哪有现在美丽的模样?
望着那一桌一椅和那一张床,
方寸之见儿女情长,
我仰望着你的浩瀚世界,
假如你依恋温馨的日子,
我们的生活哪有今天幸福的时光?
我愿把生命的溪流汇入为人民服务的海洋,
每天去迎接初升的太阳,
让海浪和阳光一起荡涤心灵上的尘埃,
不再埋怨人生路上没有诗情和远方。
我站在梦启航的地方心中充满力量,
从此舍去小我奔跑在民族复兴的路上。
浓郁的情感所致,连续诵读了这首词好几遍,又一次感觉到我的思想境界顿时被升华了许多。
为人民服务。望着眼前的一切,此情此景我思绪的野马一路狂奔而渐行渐远,在追逐一代伟人曾经的峥嵘岁月中,好像找到了一些零星的答案。青少年毛泽东的家庭的确比较富裕,但他并不是一个安图个人享乐的人,他是一个有着大格局的人。以至于他多年奔走异乡为异客,一直在默默负重前行,为革命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直至他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为了人民,他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付出再多的代价,这又算得了什么?这是毛泽东同志很年轻的时候就具备的品格。在整个革命生涯中他常把自己的文字作品和革命实践作品翻检一番,回顾写作时的心路历程、体味当时的现实境遇、放到历史长河中去审视和反思,让自己始终能够站得高看得远,认识世界更清楚,指挥千军万马更缜密,解决问题起来更加符合实际和游刃有余。他又是一个有着大情怀的人,为人民着想从来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当他的爱子结婚时,他赠送的礼物竟然是自己曾穿过的旧衣服……思绪飞奔到某一地方,我突然想到了一个完整的答案,那就是他心里装着的是人民。为了劳苦大众翻身得解放,能够让人民过上好光景,他怎么能只顾个人生活的富足呢?他追求的人生远大目标和我们党的宗旨是高度一致的,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成为了共产党人终身的光荣事业。事实也正如此,毛泽东同志直至晚年,历来都是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从来不多吃多占,伸手拿公家的一分一厘;从来不为自己考虑,不图个人享乐。因为他心里装着的只有人民。如他的一件睡衣缝缝补补穿了几十年,也舍不得置换一件新的,他是一个一生都很勤俭节约的人,这也是他心中只有人民的真实写照。
所以这么多年来,我走过一些地方,换过几个工作单位,遇到过一些领导,但凡满肚子装着私欲,很是贪婪,把一丁点权力都会用到极致的人,我从来都是不屑一顾的。毛泽东同志的光荣与伟大之处仅仅从他的大格局大情怀两个方面就能充分的彰显出来。他不为名利所动,因为他心中装着的是人民并且只有人民。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喊出“人民万岁”的国家领导人,这是他的人生信念。这是多少人所望尘莫及的,不用说过去的封建帝王,也不用说现在的那些贪官污吏、平庸之辈了。必须再说的是,他的光荣与伟大之处还在于他曾经多次被排挤到党中央领导集体之外,但他从来不搞团团伙伙,也没有搞个人打击报复,历经苦难依然胸怀大爱;在困难面前从来不埋怨,总是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去迎接困难和挑战困难,并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创造奇迹。仅仅说一下红军长征一路崎岖走来,就有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令人难以忘怀。四渡赤水就是创造奇迹的经典战例,人们常常沉浸其中并深情歌唱《四渡赤水出奇兵》而激动不已。这些品德与他心中始终装着人民和国家的家国情怀是一脉相承的。
诗情和远方。瞻仰伟人故居之后,从前门缓缓移步出来,顺着池塘的右侧,上一个小山坡,我们来到当年毛泽东家的晒谷场,晒谷场旁边有一间小房子,那是临时储粮和供人打谷期间休息的地方,谷场周围青松茂密,翠竹挺拔,山花儿烂漫;春风习来,松枝轻摇,竹叶摆动,树林里鸟雀欢歌。一切显得是那么的从容淡定,让人感觉到此处是那么的自然与和谐,也仿佛再一次呈现了勤快的少年毛泽东在此帮父母打晒稻谷的忙碌而又温馨场景。或上私塾,或在家帮父母干农活,这是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的主要生活。然而,毛泽东同志从青年开始就是一位心中始终有着诗情和远方的人,他的不朽诗篇和光辉的革命历程给予了恰到好处的诠释,人们耳熟能详的诗篇不论是《沁园春·长沙》、《西江月·井冈山》,也不论是《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沁园春·雪》,还是《浪淘沙·北戴河》、《水调歌头·游泳》等;历史不会忘记的革命征程不论是建党初期、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也不论是土地革命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还是抗美援朝时期等,无不充分体现了一位伟人的博大胸襟、高瞻远瞩和运筹帷幄的军事指挥才能,世代相传的家国情怀以及排山倒海般的革命气势。当然他的诗情才华和他的革命力也是无人可及的。不朽诗篇总是与伟大革命征程相伴而生,有什么样的革命历程就会有什么样的诗篇来见证,吟诵伟人豪情壮志的革命,记录中国近代波澜壮阔的历史。
一位有着诗情和远方的人,他的人生历程才有价值和意义;一位有着诗情和远方的人,他指挥的革命队伍才能打胜仗;一位有着诗情和远方的人,他领导的国家才有希望!这也正是人们无比崇敬革命导师毛泽东、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重要原因所在。崇敬他当年的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魄力,崇敬他用兵如神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崇敬他的人文情怀和大家风范,崇敬他在中华民族多次危难之中临危不惧,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担当!
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在这次伟人故居采风活动中,在瞻仰毛泽东纪念馆后,我在留言薄里的书写引起了人们的围观。我写到,我们今天之所以感悟到毛泽东思想博大精深,不是以哪个位高权重的领导说的,我们亦云;不是以哪位有着非常之大影响力的学者著书立传来的,我们亦云;也不是以哪家权威机构研究来的,我们亦云。而是被历史所证明了的,并且这么多年来,人们在学习应用毛泽东思想的社会实践中,实实在在收获到的。譬如在整个革命征程中,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提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重要主张,很好地解决了汇聚全民族最大多数人的力量而共同奋斗的革命统一战线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让人茅塞顿开,回味无穷。又如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是毛泽东同志关于正确看待敌人的独到观点,是极端重要的战略策略思想,也是我们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对敌斗争中的锐利思想武器和宝贵的经验。还有他对政治深入浅出的理解叫人拍案叫绝,受益匪浅:政治就是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短短一句话就道出了政治的真谛。再有要不要抗美援朝,“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精辟破解,醍醐灌顶般的统一了大家的思想,凝聚了必须打敢于打赢的力量,并再次证明了“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诸如此等不胜枚举。这些革命经验高度的总结,只是毛泽东思想中的沧海一粟,每一粟运用好了就够我们享用的了,为我们党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当年主席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主张,倡导发动人民战争和创立的游击战术,以及发表的《论持久战》等等就是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生动事例,折服天下人。然而,有许多主张当初并不被一些人认可,甚至还遭到他们强烈的反对。毛泽东同志坚持真理历经了磨难、考验和不屈的斗争。毛泽东思想是被广泛应用到社会各个历史时期各个领域的,小到指引一个人的人生,到一个家庭,一个单位,大到可以指导一个省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我还写道,毛泽东思想永远不过时,不论未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它都会放射出万丈光芒!我写完留言刚搁笔,就迎来一阵热烈而又充满激情的掌声。在留言里在掌声中,我的思绪又一次追寻在伟人当年革命的那些波澜壮阔的画面里,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又吟出一首词来——
韶山冲
韶山冲韶山冲,
韶山冲开满了映山红,
映山红香飘飘橘子洲头,
湘江敢问沉浮鹰击长空。
韶山冲韶山冲,
韶山冲走出来毛泽东,
毛泽东为民讲中国故事,
奋斗奋斗奋斗其乐无穷。
韶山冲的毛泽东,
中国的毛泽东,
为人民服务永远在心中。
韶山冲的毛泽东,
世界的毛泽东,
数风流人物看我东风。
当我反复诵读这首词时,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下来。我们又一次深刻感受到该以怎样的心境歌颂您,该以怎样的姿态做好当下的自己,又该以怎样的勇气面向未来!
永远的怀念。在韶山采风的日子,不论是住宿、用餐,还是乘车、购物,当地人为了表达他们的热情,承诺自己真诚做人和诚信做事的人生理念,所以请顾客放心,释放出他们作为主席家乡人的那份光荣与自豪感。因此这一承诺基本上都会让每一单生意进展得非常顺利、愉快甚至完美,从这个角度上也自然让主席的光辉形象深入人心,历久弥新。这成为了家乡人怀念伟人自觉的日常行为。
人们常年成群结队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有的甚至是从世界各地不远万里赶来朝拜毛泽东同志故居,缅怀伟人和他的丰功伟绩,都想亲眼目睹这个梦起航的地方。仰望韶山,瞻仰伟人故居,不仅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还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价值。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思想浮躁之时,人们需要到一个纯净、宁静并赋有诗情的地方去陶冶情操,沉浸式净化心灵。当然,韶山冲是当之无愧的最理想的选择,待到你去了之后,自然会深深地感受到韶山冲——毛主席老家就是离心灵最近的地方。

作者简介:
何铃领 湖北随州人,曾在中国空军20余载,宝鸡市作协会员、宝鸡市音协会员、随州市音协音乐创作委员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发表多种体裁作品400余篇(首),发布歌曲20余首,作品先后5次荣获国际、全国、全军大奖,著有音乐文学集《中国梦 丝路情》、散文集《和爱一起奔跑》等。

上一篇:刘鹗“千乘”治黄考
下一篇:没有了
评论排行
- · 长安心与济南美 赠济南兄弟 (2021-03-31)
- · 鼎研科技之魂 (2020-05-28)
- · 人间真情都为爱,相互理解善终 (2020-07-29)
- · 人生是什么? (2020-12-29)
- · 情恸钻戒 (2022-06-27)
- · 生日所想 (2022-10-13)
- · NIC & 红石榴 —— “何以为家 (2019-09-12)
- · 思念是最纯的爱 (2020-11-23)
- · 水性之柔 (2020-06-08)
- · 勤劳致富 鲜花满园 (2020-05-18)
- · 枪林弹雨后 __忆前线战友 (2020-08-05)
- · 学海无涯随机应变 (20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