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出海,书法先行---中马关系新的黄金50年全球华人书法作品交流展成功举办

中华新闻网 2025-08-31 22:30

中华新闻社吉隆坡电    在“一带一路”与“文化强国”的战略背景下,“文化出海”已成为彰显国家软实力的时代命题。在众多文化表现形式中,书法作为中华文明最独特的文化标识与美学基因,以其深邃的哲学内涵和独特的艺术形态,理应成为文化出海的先行者。2025年8月,在吉隆坡成功举办的"中马关系新的黄金50年全球华人书法作品交流展",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与完美范本。

g9c4efab712004c048b40d167ab637ec1.jpeg

一、超越语言的“心画”:书法作为共情的艺术

书法何以先行?因其超越语言藩篱、直抵心灵深处的共情能力。书法出海的先天优势,在于其超越文字符号的艺术感染力。

此次展览荟萃了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余幅书法精品,呈现出丰富多元的艺术风貌。吉隆坡展览现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驻足作品前,虽然不一定理解每个汉字的内涵,但却都能被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力量所打动。狂草的恣意奔放如黄河奔涌,展现着生命的激情;行楷的温润隽永似江南烟雨,传递着东方美学的韵味;篆隶的古朴厚重承载着千年文明的智慧。这些作品通过笔法的节奏、墨色的浓淡、章法的虚实,构建起一种超越民族的世界性艺术语言,实现了不同文明间的深度对话。正如现场一位马来西亚观众所言:"虽然不能完全理解每个字的含义,但却能感受到作品传递的情感力量,这是一种直达心灵的交流。"

gbd9299ed5bf4447eb16a26b611758817.jpeg

二、从“走出去”到“走进去”:文化出海的模式创新

本次展览绝非简单的文化输出,而是深度融入当地、实现“走进去”的精准实践,以书法为媒,引发共鸣,寻求共识。这种基于共情的交流,有效地厚植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民意基础,展示了中华文化“美美与共”的价值观。其成功模式体现在三大战略契合上:

首先是与国家战略的同频共振。展览精准对接"中马关系新的黄金50年"和"中国郑州-马来西亚吉隆坡双港双枢纽"战略,为两国经济合作注入了深厚的人文内涵。书法艺术成为讲述战略故事、增进战略互信的文化媒介,使抽象的合作蓝图变得可感可亲。

其次是与在地社群的深度共振。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华总)作为联合主办方,确保了活动深深扎根当地土壤。华总强大的号召力不仅吸引了当地华人社会的广泛参与,更促进了马来族、印度族等其他族裔观众的到来,真正实现了从"被动接收"到"主动共建"的转变。

第三是与全球视野的有效联接。展览以"全球华人"为征集对象,构建起一个跨越国界的文化共识圈。参展作品既有来自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艺术家的精品,也有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以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欧美国家华人的力作。这种全球范围的参与,既展现了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生命力,也通过海外华人的独特视角,丰富了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实现了"以侨为桥"的文化交流新模式。

三、为“中马关系新的黄金50年”厚植人文根基

本次书法展的最大意义,在于其为中马关系新的"黄金50年"注入了深厚的人文底蕴。经济合作与政治互信构成了两国关系的骨架,而文化交流则是凝聚民心的血脉。展览通过艺术这一柔软而持久的力量,在两国人民心中播下了友谊与理解的种子。据组委会统计,展览期间共接待观众超千人次,其中非华裔观众占比近三成,体现了文化交流的广泛影响力。现场设置了书法体验区,吸引了数百人次参与互动,许多马来西亚民众第一次执毛笔、写汉字,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果彰显了文化交流的深远影响。

ga66e69594ded48cb9877d87ff0895110.jpeg

展览还创新性地采用了"以会带展"的模式,与第十二届会长论坛同期举办,实现了文化交流与经贸合作的相互赋能。来自中马两国的企业家、文化学者、艺术家通过书法这一媒介,建立起更深层次的信任和理解,为未来的经贸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这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模式,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人文交流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次"中马关系新的黄金50年全球华人书法作品交流展"的成功举办证明,高水平的"文化出海"不是简单的文化展示,而是一场深刻的战略沟通与共情实践。它以书法这门古老艺术为舟,承载着和平、和谐、合作的现代中国价值观,驶向世界的彼岸。当古老的翰墨与时代的脉搏同频共振,文化出海便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成为连接人心、促进共识、推动合作的重要力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深沉而持久的文化动能。

上一篇:第三届中国猕猴桃博览会暨第十四届猕猴桃产业发展大会、2025年“土特产”猕猴桃专场推介活动新闻发布会成功举行
下一篇:知识产权事业迈出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