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新聞網 WWW.CHINANEWS.ORG
文化惠民,好戏连台!2025年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新闻发布会在合肥举行
中华新闻网 2025-09-13 14:35
中华新闻社合肥电 金秋送爽,戏韵芳华。9月12日下午,2025年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新闻发布会在合肥顺利举行。发布会由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李梅梅主持,安庆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赵春出席,安庆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朱学云介绍了本届展演周总体安排。据悉,本届展演周由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指导,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提供特别支持,中共安庆市委宣传部、安庆市文化和旅游局等单位共同承办,将于9月26日至10月8日在安庆市举行。

“五个一批”联动发力 “有戏安庆”金字招牌更闪亮
作为省、市共同打造的一项重大艺术活动,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自2013年以来已连续举办8次,现已成为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的重要补充、黄梅戏交流的展示舞台、一年一度的艺术盛会、文化惠民的群众节日,并成功打造出“黄金周、黄梅戏,白天看景、晚上看戏”的文化旅游融合品牌。
近年来,安庆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把促进黄梅戏繁荣发展作为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内容,颁布实施《安庆市黄梅戏保护传承条例》,争创国家级戏曲文化生态保护区,实施文艺精品工程,加强戏曲人才梯队建设,大力弘扬黄梅戏文化。做法和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一批”:推出一批黄梅戏文化研究成果。在安庆师范大学挂牌成立全国首家黄梅戏文化研究院,入选全省重点培育智库名单。在重要刊物发表黄梅戏文化研究文章、承担各类课题、出版学术专著,成功举办两届黄梅戏文化研讨会。实施《黄梅戏传统曲本典藏》文献整理工程,建成黄梅戏数字资源库。
创作一批黄梅戏优秀剧目。按照“新戏”与“老戏”并重、“大戏”与“小戏”并重思路,采取“新创一批、改编一批、移植一批”的方法,近5年来共新创、复排大小剧目200多部,《太阳山上》近期将参加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多部优秀剧目代表安徽参加中国艺术节、角逐群星奖、入选“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
培养一批黄梅戏艺术人才。实施领军人才培育行动,韩再芬被评为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个人,余淑华、王琴、吴美莲、夏圆圆先后入选全国戏曲领军人才。全市多家剧团与戏曲院校举办“定向班”,70多名学员已陆续毕业登台。举办全国黄梅戏创作人才高级研修班,连续4年承办“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系列活动。
搭建一批黄梅戏展演平台。持续举办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和“十一”黄梅戏展演周,先后推出200多部黄梅戏优秀剧目,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戏迷票友来安庆看戏交流。创新实施安徽(安庆)“四季有戏”黄梅戏展演百千万工程,2024年全市各类展演、演出惠及城乡群众上千万人次。
开展一批黄梅戏推广活动。推动黄梅戏走出家门、走向世界,5年来组织文艺院团赴国内外多地开展戏曲交流演出。成功打造“再芬黄梅”北京、合肥演出季等,再芬剧院成为全国唯一连续16年走进国家大剧院演出的地方戏院团。推动黄梅戏走向云端,“再芬黄梅公馆·看戏”线上演出活动在线人数最高达244万,承办“聚光计划”抖音直播培训交流会,全市多家黄梅戏院团开展网上教唱。
5大板块系列精彩活动 打造“文艺嘉年华”
本次展演周按照“高规格、高水平、高人气”的活动定位,围绕“戏韵江淮 文化惠民”主题,将举办5大板块系列精彩活动,展现盛会包容性与多元魅力。
在9月26日晚举行的展演周开幕式上,将邀请全省戏曲名家与优秀青年演员联袂登台,以经典选段为基础,融入近年来新创作的优秀唱段,实行舞台乐队现场伴奏,展示新时代黄梅戏传承发展的新风采。
在黄梅戏文化研究活动中,黄梅戏发展学术研讨会将于9月25日至28日举行。“黄梅戏文化传承与创新”高级研修班已于8月下旬成功在安庆举办。“云端有戏”黄梅戏网络视频展将自9月至10月携手网络平台,发起全国范围内的戏迷、网友参与黄梅戏短视频创作的活动。
在戏曲交流活动中,黄梅戏优秀剧目展演是展演周的核心板块,将于9月26日至10月8日举行,18台大戏轮番上演。安徽省黄梅戏小戏展演是首次在展演周活动中搭建黄梅戏小戏的全省展演平台,遴选出20部黄梅戏小戏,于9月22日至24日进行3台演出。第九届石牌戏会将于9月28日至10月8日在怀宁县石牌戏曲文化特色小镇举行,邀请黄梅戏、京剧、徽剧等优秀剧目进行集中展演。长三角大湾区戏曲交流暨黄梅戏巡演,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全年持续组织黄梅戏在上海、江苏、浙江、广东、香港、澳门等地进行戏曲交流演出。
在群众共享活动中,第四届“严凤英杯”全国黄梅戏票友会将于10月2日至6日举行。9月27日,20多支学校代表队将参加在安庆市体育馆举行的黄梅戏校园课间操展演。安庆市黄梅戏广场舞展演将于9月30日晚在安庆市皖江公园广场举行,各地选送18个优秀作品参加全市展演。“安庆处处唱黄梅”系列文艺惠民演出将于10月1日至7日在全市社区、乡镇、广场、景区、企业等地广泛开展。
在融合发展活动中,黄梅戏微电影微短剧短视频展示将与主流媒体、专业机构合作,多形式推动黄梅戏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媒体有机融合。“黄梅戏+旅游”融合将持续在安庆市全域进行,提升“安庆、不只安庆”文旅宣传品牌,开展“黄浦江遇见黄梅戏”等安庆文旅推介,开展“欢乐黄梅戏”擂台赛、文化惠民消费季等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
为提升活动的影响力和参与度,展演周还将进行线下、线上多途径宣传,推动黄梅戏“破圈”传播、“出圈”出彩。
守正创新蕴深意 从文化盛宴到发展答卷
2025年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集中展示黄梅戏最新发展成果,传承弘扬黄梅戏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实现文化惠民促消费,呈现艺术性、群众性、节俭性和融合性等主要特点。
本次展演周首次由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申报和遴选参演剧目,来自滁州、马鞍山、芜湖、宣城、池州、安庆、黄山7个市的33家文化机构和5个省直院团、院校积极响应,共有23台大戏、35个小戏申报参演。申报单位和申报数量创历次黄梅戏展演周历史新高,展演作品好中选优,充分展示全省黄梅戏传承发展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艺术性。
体现群众性,是本次展演周的一大亮点。秉持文化惠民、文化为民的宗旨,常态化开展“戏曲名家走基层”“戏曲进校园”“四季村晚”“四季村歌”等活动,组织发动职工学唱黄梅戏,发动广大群众学跳黄梅戏广场舞,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大戏好戏,参与体验“欢乐黄梅戏”。
本次展演周坚持资源整合和高效利用,体现节俭性。鼓励参演剧目的舞美、服装、道具等简洁实用,减少大制作、大投入。活动组织过程中,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加强活动经费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同步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支持、参与黄梅戏展演周活动和传播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演周通过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不仅为观众带来多元丰富的艺术体验,更充分体现出“艺术性、群众性、节俭性、融合性”的办节特色。它既是一场文化的盛宴,也是一张发展的答卷,进一步推动黄梅戏艺术在传承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为促进文旅融合、赋能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文化动力。(濮安)

“五个一批”联动发力 “有戏安庆”金字招牌更闪亮
作为省、市共同打造的一项重大艺术活动,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自2013年以来已连续举办8次,现已成为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的重要补充、黄梅戏交流的展示舞台、一年一度的艺术盛会、文化惠民的群众节日,并成功打造出“黄金周、黄梅戏,白天看景、晚上看戏”的文化旅游融合品牌。
近年来,安庆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把促进黄梅戏繁荣发展作为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内容,颁布实施《安庆市黄梅戏保护传承条例》,争创国家级戏曲文化生态保护区,实施文艺精品工程,加强戏曲人才梯队建设,大力弘扬黄梅戏文化。做法和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一批”:推出一批黄梅戏文化研究成果。在安庆师范大学挂牌成立全国首家黄梅戏文化研究院,入选全省重点培育智库名单。在重要刊物发表黄梅戏文化研究文章、承担各类课题、出版学术专著,成功举办两届黄梅戏文化研讨会。实施《黄梅戏传统曲本典藏》文献整理工程,建成黄梅戏数字资源库。
创作一批黄梅戏优秀剧目。按照“新戏”与“老戏”并重、“大戏”与“小戏”并重思路,采取“新创一批、改编一批、移植一批”的方法,近5年来共新创、复排大小剧目200多部,《太阳山上》近期将参加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多部优秀剧目代表安徽参加中国艺术节、角逐群星奖、入选“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
培养一批黄梅戏艺术人才。实施领军人才培育行动,韩再芬被评为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先进个人,余淑华、王琴、吴美莲、夏圆圆先后入选全国戏曲领军人才。全市多家剧团与戏曲院校举办“定向班”,70多名学员已陆续毕业登台。举办全国黄梅戏创作人才高级研修班,连续4年承办“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系列活动。
搭建一批黄梅戏展演平台。持续举办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和“十一”黄梅戏展演周,先后推出200多部黄梅戏优秀剧目,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戏迷票友来安庆看戏交流。创新实施安徽(安庆)“四季有戏”黄梅戏展演百千万工程,2024年全市各类展演、演出惠及城乡群众上千万人次。
开展一批黄梅戏推广活动。推动黄梅戏走出家门、走向世界,5年来组织文艺院团赴国内外多地开展戏曲交流演出。成功打造“再芬黄梅”北京、合肥演出季等,再芬剧院成为全国唯一连续16年走进国家大剧院演出的地方戏院团。推动黄梅戏走向云端,“再芬黄梅公馆·看戏”线上演出活动在线人数最高达244万,承办“聚光计划”抖音直播培训交流会,全市多家黄梅戏院团开展网上教唱。
5大板块系列精彩活动 打造“文艺嘉年华”
本次展演周按照“高规格、高水平、高人气”的活动定位,围绕“戏韵江淮 文化惠民”主题,将举办5大板块系列精彩活动,展现盛会包容性与多元魅力。
在9月26日晚举行的展演周开幕式上,将邀请全省戏曲名家与优秀青年演员联袂登台,以经典选段为基础,融入近年来新创作的优秀唱段,实行舞台乐队现场伴奏,展示新时代黄梅戏传承发展的新风采。
在黄梅戏文化研究活动中,黄梅戏发展学术研讨会将于9月25日至28日举行。“黄梅戏文化传承与创新”高级研修班已于8月下旬成功在安庆举办。“云端有戏”黄梅戏网络视频展将自9月至10月携手网络平台,发起全国范围内的戏迷、网友参与黄梅戏短视频创作的活动。
在戏曲交流活动中,黄梅戏优秀剧目展演是展演周的核心板块,将于9月26日至10月8日举行,18台大戏轮番上演。安徽省黄梅戏小戏展演是首次在展演周活动中搭建黄梅戏小戏的全省展演平台,遴选出20部黄梅戏小戏,于9月22日至24日进行3台演出。第九届石牌戏会将于9月28日至10月8日在怀宁县石牌戏曲文化特色小镇举行,邀请黄梅戏、京剧、徽剧等优秀剧目进行集中展演。长三角大湾区戏曲交流暨黄梅戏巡演,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全年持续组织黄梅戏在上海、江苏、浙江、广东、香港、澳门等地进行戏曲交流演出。
在群众共享活动中,第四届“严凤英杯”全国黄梅戏票友会将于10月2日至6日举行。9月27日,20多支学校代表队将参加在安庆市体育馆举行的黄梅戏校园课间操展演。安庆市黄梅戏广场舞展演将于9月30日晚在安庆市皖江公园广场举行,各地选送18个优秀作品参加全市展演。“安庆处处唱黄梅”系列文艺惠民演出将于10月1日至7日在全市社区、乡镇、广场、景区、企业等地广泛开展。
在融合发展活动中,黄梅戏微电影微短剧短视频展示将与主流媒体、专业机构合作,多形式推动黄梅戏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媒体有机融合。“黄梅戏+旅游”融合将持续在安庆市全域进行,提升“安庆、不只安庆”文旅宣传品牌,开展“黄浦江遇见黄梅戏”等安庆文旅推介,开展“欢乐黄梅戏”擂台赛、文化惠民消费季等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
为提升活动的影响力和参与度,展演周还将进行线下、线上多途径宣传,推动黄梅戏“破圈”传播、“出圈”出彩。
守正创新蕴深意 从文化盛宴到发展答卷
2025年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集中展示黄梅戏最新发展成果,传承弘扬黄梅戏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实现文化惠民促消费,呈现艺术性、群众性、节俭性和融合性等主要特点。
本次展演周首次由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申报和遴选参演剧目,来自滁州、马鞍山、芜湖、宣城、池州、安庆、黄山7个市的33家文化机构和5个省直院团、院校积极响应,共有23台大戏、35个小戏申报参演。申报单位和申报数量创历次黄梅戏展演周历史新高,展演作品好中选优,充分展示全省黄梅戏传承发展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艺术性。
体现群众性,是本次展演周的一大亮点。秉持文化惠民、文化为民的宗旨,常态化开展“戏曲名家走基层”“戏曲进校园”“四季村晚”“四季村歌”等活动,组织发动职工学唱黄梅戏,发动广大群众学跳黄梅戏广场舞,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大戏好戏,参与体验“欢乐黄梅戏”。
本次展演周坚持资源整合和高效利用,体现节俭性。鼓励参演剧目的舞美、服装、道具等简洁实用,减少大制作、大投入。活动组织过程中,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加强活动经费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同步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支持、参与黄梅戏展演周活动和传播推广。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演周通过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不仅为观众带来多元丰富的艺术体验,更充分体现出“艺术性、群众性、节俭性、融合性”的办节特色。它既是一场文化的盛宴,也是一张发展的答卷,进一步推动黄梅戏艺术在传承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为促进文旅融合、赋能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文化动力。(濮安)

上一篇:中国石化胜利油田 最大马力工作船——胜利295船顺利下水
下一篇:没有了
评论排行
- · 代驾司机中的退伍军人:言谈举 (2019-08-05)
- · 海外华媒看海南/海南自由贸易港 (2022-12-03)
- · “上海凤爪女”被拘 曾逃票并 (2019-01-31)
- · 走进上海看科技金融发展 为科技 (2024-04-30)
- · 2021亚洲青年发展倡议发布 (2021-12-01)
- · 中华新闻社社长常建国受邀参加 (2023-12-31)
- · 庙会、灯会、集会——新春“逛 (2024-02-13)
- · 杭州一互联网公司办发际线大比 (2019-06-14)
- · 海南省为香港投资者量身定制投 (2022-07-02)
- · 中国将升级互联网管理规定 (2021-01-11)
- · 安徽省委书记现场接访:有什么 (2022-12-03)
- · 四川乐山:招商引“活水” 高质 (2024-04-01)